什么是生态平衡?请论述使生态系统能够达到和保持平衡的主要作用及原理。 生态平衡(ecological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
举例论述生态环境建设事例,并分析其生态学原理或应当注意事项。 一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长期以来,对干部的考核过分突出经济增长指标,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这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加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事实长期存在,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因而,政绩考核机制的改变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二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健全约束和规范环境行为的法律制度.强化一些制度的实施,重点做好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主体功能区及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标准、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等工作.从源头上加强防范,杜绝对国土资源恶性开发和破坏环境的事件发生.
试用能量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秸秆的充分利用
引用能量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述秸秆的充分利用.(论述题,最好能长点啊,
生态学的五个原理是什么? 以下是生态学的五个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例如:无废弃农业,沼气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3、协调与平衡原理。。
举例论述生态环境建设事例,并分析其生态学原理或应当注意的事项。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2年生态学考研试题论述题第二题。
1、 结合生态学规律论述生态学在环保中的作用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仅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2376133水循环能把污染物从受污染地区携带到来受污染的地区,而且植物(或水生生物)也能从土壤(或水)中吸收残留物,然后转移到整个体内。草食性动物食吸这些植物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污染物质。同样,肉食性动物也问接地接受了这些污染物质。随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食物链的交杂过程,污染物质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迁移、转化、积累和富集。通过对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探讨,我们可以弄清楚污染物对环境危害的范围、途径和程度。如果人类有意识地设法切断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就可以使高位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包括人类)免受其害。运用生态学观点管理和保护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环境问题实质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学问题。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要树立环境的生态观。所谓环境的生态观,就是把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它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有自身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即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若干。
试用能量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秸秆的重复利用 一、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具有良好的压草、保墒、增温等效应,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土壤蓄水、保水、供水能力。特别是在土壤瘠瘦的地区实施更会收到奇效。主要方法与技术要点有:1、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有水源保证的区域,农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平铺在田面施用腐熟剂。腐熟液(剂)配制:亩用“瑞莱特”微生物催腐剂5克/包(每350公斤秸秆准备1包),用清水500克浸泡24小时,然后兑水50公斤喷雾或泼浇于秸秆上,或用“腐秆灵”腐熟剂2公斤均匀撒于秸秆上(以下施用秸秆腐熟剂的方法与此相同)。该项技术已推广多年,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效益显著的特点,但在秸秆腐熟剂的使用上,一定要选择在全市推广三年以上,农户已掌握使用方法、简便省时、省工、示范效果好的产品。施用腐熟剂后均需淹水泡田二天再浅水抛钉秧苗,其它管理同免耕抛秧技术相同。2、秸杆深压还田技术:水稻收后将稻草运至田块四周,小麦、油菜播栽前按2.0~2.5米开厢,挖一条深25~30cm,宽30~35cm的沟,沟土起至两边厢面。然后将稻草顺沟压放25cm左右厚(一亩地的稻草就基本可压完),边压稻草按比例施入“腐熟剂”,最后覆盖稻草至土面平整,。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研究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它有大量的分支学科,如景观生态学等,它研究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环境问题和有关生态系统的模型,它为环境保护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学在农业、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尤其是研究干旱区生态,对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