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赏析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2020-07-23知识3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晴云似絮帽子,初日如铜锣,都用了比喻手法,第一句还用了比拟手法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7分) 小题1:①拟人。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东风”解人意,知道他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野桃含笑”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②比喻。“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比喻“岭上晴云”,“挂铜钲”(挂铜盘)比喻“树头初日”,贴切、形象、生动。(一点2分,学生写出手法即可给4分)小题2:化紧扣一个“乐”字。(1分)分析: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崦(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农家生活的热爱。(2分)小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答案示例】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作用:①“欲山行”领起下文,引出下面六句对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具体描写;②“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③“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诗人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④点明了季节气候和出行环境,为下文设置背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答案示例】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 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1)比喻(1 分),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1 分)。拟人(1 分),“野桃”含笑点头,“溪柳”摇摆起舞(1 分)。(2)全诗散.“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在写作上用了怎样的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出自宋·苏轼《新城道中》。絮帽:白丝绵制的头巾,这里以絮喻云,取其轻软洁白。铜钲·.铜锣,这里以钲喻日,取其圆而明亮。这两句。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7分) 新城道中①(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 1.①拟人。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东风”解人意,知道他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野桃含笑”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②比喻。“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比喻“岭上晴云”,“挂铜钲”(挂铜盘)比喻“树头初日”,贴切、形象、生动。(一点2分,学生写出手法即可给4分)2.化紧扣一个“乐”字。(1分)分析: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崦(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农家生活的热爱。(2分)岭上晴云披絮帽,梳头初晴挂铜钲,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应该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哦意思是白云给山头戴上了一顶絮帽,旭日初生,红里泛黄,如一面铜锣挂在树梢。描写了春晨山村雨后天晴的情景

#山行#苏轼#诗歌#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