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慢走,行书是快走,草书是慢跑,狂草就是百米冲刺。今天单说行书,行书之所以具有人快走的感觉,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运动感。为此,行书结字总的原则是使之具有动势。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弄呢?
1
加强笔画的倾斜度
一条垂直或水平的线条,如同直立的电线杆和平放在地面上的树干,只能给人以平稳安定的感觉,唯有倾斜线才会给人以动感。所以,行书往往加强横、竖画的倾斜度以达到这一目的。当然有的字是加强了竖画的欹势,有的字则加强了横画的上耸之势,而有的字横、竖画都加强了倾斜之势,从而增强了“行书如快走”的势态。
2
改变方正的形体
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是它们的外轮廓大多呈方形。方形的底面平直,像砖石一样稳稳放在平地上,自然不会有什么动感。行书就需要改变这一情况。比如有些字,本来很容易写成四平八稳的方形,但如果把笔画倾斜而成了斜边形,就增强了动势。有的字上宽下窄,有的字下部左右故意向内斜收,于是形成了一个支点锐小的倒三角形,从险势中产生出一种动感来。
3
欹正相依
行书采用欹斜之势以求生动活泼,但也不可过分东倒西歪。为此常常是斜正相辅而用。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左旁向右倾斜,而右旁写的粗大与左旁相抵;有的左旁左斜,而右旁端正与左旁相救,使其动而不失重心;而有的字虽然左右都倾斜,但是左边右斜,右边左倾,互相支撑着,外轮廓也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活泼而又稳定。当然也有整个字都倾斜的情形,但那往往用上下的字予以补正。
4
虚实对比的加强
这也是行书常用的一种结体手法,以代替楷书的均匀布白。咱们拿几个字举例,比如“载”这个字左密右疏,除了拉长“戈”字求得重心平衡之外,远远的一点使“戈”字所形成的大面积空间和密集的左面形成了虚实对照,这也是取得动而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法;再比如“贤”这个字,上松下紧,特别是第一画与第二画之间的 空白,和下面严密的“贝”字相对应,粗大而右斜的第一笔,使整个字变斜为正;再比如“何”这个字的下开上合所形成的虚实对应,真可谓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这些结字方法,和我们经常讲的用笔特点相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行书的特点表现得就会更加充分。结字有了基础,再于行气的排列中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枯润变化等,就会更加增强行书的动感。因为这些变化,行书的章法布局往往是只有竖行而无横列,这是与楷书最大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