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陈锦华,今年59岁,现任武穴市花桥镇菱角塘村支部书记。记者从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这位“兵支书”将全市的“后进村”打造成为美丽先进村。
1978年12月,16岁的陈锦华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1983年12月退役返乡,成为武穴市水利战线的一名“尖兵”。
花桥镇菱角塘村位于太白湖灌区,地势低洼,遇暴雨,就会“水漫金山”;遇旱年,农田减收绝收。这个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的村庄集体巨额负债4万多元,菱角塘村成为全市“后进村”。
1984年底,陈锦华在全村党员和群众的推荐下临危受命,出任菱角塘村支部书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陈锦华邀请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对村内河道治理,对村后塘坝加固进行了勘察、设计,制定科学的水利建设方案。5年修建了大型排涝站3座,小型抗旱站11座,渠道4公里,塘堰5口,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忙完水利建设的陈锦华立即规划村庄建设。近10年来,共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体育广场、卫生室、老年人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全村11个自然垸全部通上了水泥路。
2016年,陈锦华组织村集体资产发包拍卖,优化集体资产配置质量,促成了全村2000多名“村民”变“股民”,人均分红1400元,菱角塘村已跃为全市先进村。贫困户陈细荒老婆、女儿均为智障者,一家三口住在黑暗狭小的破房子里,2000年,在各方努力下,陈细荒告别老屋搬进新居,成为全村最后一个脱贫的家庭。
生活富裕了,精神也要奔小康,陈锦华在村里建起图书室,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好军嫂”“好媳妇”“好儿子”“好婆婆”等一批道德模范应运而生。
菱角塘村是开国将军陈康故里,红色氛围浓厚。陈锦华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在群众中大力倡导、宣传拥军优属观念。已经过世的抗美援朝老兵郭连保、陈坤年两人在世时长年卧床,生活困难,陈锦华每年都带村干部上门走访慰问,排忧解难。在每年的征兵工作中,他广泛动员本村适龄青年报名应征,任职村书记36年来,累计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42人,其中3人提干,10余人立功受奖。
2019年5月,菱角塘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他亲力亲为,积极争取各种资源,为大家打造了一个温馨的退役军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