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信网
信网12月30日讯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崂山区以强烈的标准担当和发展自信,砥砺前行、蓬勃发展,标准化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数”说崂山标准“十三五”,从中找寻脉络、总结经验,正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基础。
数说“十三五”发展变迁
标准项目拥有量
十三五期间,崂山区培育国际标准数量增长62%,国家标准数量增长122%,行业标准数量增长90%,地方标准数量增长100%。
(来源:信网)
标准技术组织培育
2014年底,全区拥有标准技术组织9个;2020年底达到18个,是十三五初期的2倍。标准技术组织领域涵盖食品检测、材料化学、海洋生物、智能家电、仪器分析等多个领域,数量稳居全市第一。
标准化试点发展
十三五期间,崂山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培育标准化试点项目25项,多个项目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标准化示范标杆。
创建全省首个农业综合标准化试点:崂山区都市特色农业综合标准化试点。
打造全省首个美丽乡村标准化标杆:唐家庄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
培育全国首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崂山区标准化服务业试点高分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崂山区智慧垃圾减量分类服务业试点获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局验收通过。
全国首个领域类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户崂山——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家用电器)2016年以来,吸引8家标准化专业服务机构落户崂山;2017年,崂山区市场监管局作为唯一政府部门代表与中国标准化协会、英国标准协会、中国计量大学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青岛标准化+”大讲堂教育联盟;2018年,ISO、IEC主席先后到崂山区考察标准化工作;2019年,享誉全球的标准、检测和认证机构——德国电子电气及信息技术协会(VDE)青岛办事处落户崂山;SGS药物检测平台项目落户崂山;2020年,全球最大的物联网标准组织——开放互联基金会(OCF)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户青岛崂山。崂山将以“标准+检测+认证”新模式,赋能工业互联网再度创新发展。
(来源:信网)
第二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的140人论坛技术参观团到崂山交流学习标准化经验。 十三五期间,以标准为媒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德国电子电气信息技术协会(VD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国国际标准化协会等5位国际国内标准化大咖先后多次到访崂山考察标准化工作。
(来源:信网)
回眸“十三五”奋斗历程
机制创新先行一步
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标准化+”战略,打造青岛标准创新先行区的意见》、《崂山区标准化资助奖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企业投入,形成标准化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十三五期间,崂山区区企事业单位获得标准化累计资助金额达5000余万元,大大提高全区标准化技术水平。
人才培育深化一层
依托青岛“标准化+”大讲堂,联合市标准化研究院开办“标准化发展战略暨政策解读培训班”、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专题培训,承办山东省IEC国际标准化培训与交流研讨会,与青岛大学标准化学院联合开展“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专题培训等,“十三五”期间有计划、分层次为崂山区超过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化培训,加快高标准、复合型标准化人才输出。
标准评价快人一拍
在全市率先实施企业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企业标准可以直接网上备案,大大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在标准化改革与十三五不期而遇的五年中,崂山区314家企业共对1568项标准进行了网上公开,同时将企业标准列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聘请专业机构实施标准评价,对不合格事项进行责令改正,提高了崂山区企业标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来源:信网)
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风口,崂山区将持续汇聚标准智慧,致力于推动青岛标准创新先行区建设再突破,在育新机、开新局中,更好地服务崂山区实施“战略北进”、“七大行动”。进一步发挥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以标准服务技术革新、动能转换、质量提升、时代进步,相信崂山标准将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乘风破浪再出发。
通讯员 陈姿含 李爽 信网记者 赵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