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管仲经济战的胜利和某电视剧的无厘头

2020-12-30新闻26

原标题:管仲经济战的胜利和某电视剧的无厘头

管仲经济战的胜利和某剧的无厘头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一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过,他称霸却少不了一个人的强力辅佐,这个人就是管仲。管仲在行政过程中,除了对齐国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进行大力改革,还利用经济战对齐国的敌意国进行了有力打击,有力地维护了齐国的安全环境。

(管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桓公继位前,齐国曾经发生内乱,齐桓公和公子纠出逃。内乱平定后,齐桓公首先回国继位为君。公子纠出逃的国家是鲁国,鲁国在齐桓公继位之初,曾派出军队强行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国君之位,两国为此进行了一场战争。鲁国战败,公子纠被杀,但两国的仇怨也就此结下。再加上鲁齐两国都是大国,矛盾始终存在,齐桓公就要管仲想办法惩治鲁国。用战争的方法只能增加仇怨,自己也免不了会有伤亡,还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呢?管仲想到了经济的方法。鲁国出产一种绨,也就是一种丝织品,做出衣服来非常好看。管仲让齐桓公带头穿上这种织品做的衣服,还下令左右近臣也跟着穿。管仲于是到鲁国购买,同时还对鲁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金,贩来万匹,我给你们三千金。”鲁国国君听说后,就下令百姓织绨。鲁国百姓觉得这样能获得更多的钱财,就放弃了粮食生产,举国生产绨,用来换取其他物品。两年以后,管仲对国君桓公说:“可以拿下鲁国了。”于是齐桓公不再穿这种绨织品,齐国也马上停止了对绨的收购,并且通过军事威胁和外交的手段切断了鲁国的粮食获取渠道,鲁国只能从齐国进口粮食。这样一来,齐国的粮食每石只要十钱,而鲁国却要花千钱购买。由于粮价太高,鲁国的百姓都向齐国跑,鲁国经济也遭受到了重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只能任凭齐国摆布。差不多的故事还有楚国和莱国,只不过用来换取钱财的物品,楚国变成了麋鹿、莱国变成了木柴。

如今有电视剧也用了这个例子,只不过国家换成了秦和赵,物品换成了铜铁。是说秦欲灭赵,但赵国国力尚未衰败,再加上赵国人尚武能战,强攻必然会造成秦国士兵大量伤亡。于是秦王嬴政想出来一个疲赵之策:让赵国人都去冶炼铜铁,不再从事粮食生产。为了实施这一计划,秦国利用赵国内鬼,说服赵王放开私人冶炼。赵国人都去炼铜炼铁了,终于错过了农时,闹起了粮荒。赵国终于因为无粮,失去战斗力,邯郸城破,赵国亡。

有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一改让人觉得实在大谬。为什么?只说两点,技术和效果。冶炼技术在战国是绝对的高科技,即使开放了私人冶炼,三晋国家掌握这项技术的能有多少人?那些连铁矿石和石头是不是一样都不知道的人,他能放着地不种去炼铜炼铁?齐、鲁故事则不一样,古代女子纺纱织布人人都会,可以说是基本技能,所以说是全国放弃粮食生产。还有男人呢?这就要说到叙事的严谨性。不种粮不等于不种田,男人要在田地里种桑。要织大量的绨,蚕丝从哪里来?正因为田地都种桑了,所以才没了土地生产粮食。再说效果。如果能冶炼出铜铁,会是个什么效果?毫无疑问,我马上就会成为富人!这就是“点石成金”的本意。战国时期的金,不全是现在意义上的金子,而是包括铜。所谓金百斤,千斤,指的就是铜。后世单纯指金子的金,计量单位是两,不再是斤。一句话,你能练出铜铁,就等于手里有了硬通货。这和鲁国手里的绨不一样,吴越有绸缎,蜀国有锦,再加上管仲的辅助手段,人家没必要非买你的绨。也就是说,齐国人不买,就再也没人买了。而某剧说一车铜铁价格涨到了百金,你是在今天的市场上做交易呢,还是把今天的场景搬到秦赵战场上?齐国还有一个盐铁交易的故事,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来齐国买盐铁,但前提是你必须用齐国的刀币。怎么样才能有齐刀币呢?拿粮食来换。铸币权在齐国手里,粮食价格,盐铁价格都由齐国来定,这买卖可以做吗?

那么,现在的某剧为什么不用现成的故事呢?可能是想避免被人说生搬硬套吧!也有可能是时间来不及。管仲的故事一般都说是两年,这是粮食生产周期和储备枯竭的最短周期了。秦王从灭韩到灭赵前后一共两年,根本就不可能从容进行这样的计策。这当中,韩国灭亡后,秦国发生了粮荒,又不得不停顿下来,暂时休整。另外,战国末期和管仲时期不一样,那时候战争还没有战国这般频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这般深刻。所以某剧自己写着写着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赵国李牧不出战,是因为缺少了铜铁,难道策略上就不可以专门防守吗?所以,赵人铜铁没有炼成,最终焦点还是转到换将上来。人们对赵亡有两问:如果不换廉颇,长平之战会败得那么惨吗?如果不换李牧,赵国会亡得那么快吗?如果粮食问题是赵国的主要原因,那秦国还要费劲巴力地设计换掉李牧干什么?其实,秦王嬴政根本就不屑于干这样的事,敌人还在不觉之中自己倒心焦火乱。秦王嬴政只相信一件事,派军队去打,打不下来怎么办?那就派更多的军队再去打。灭楚国就是这样。至于说收买六国内鬼,那都是姚贾李斯和前线将领如王翦等人的事情,嬴政点个头你们就去办吧,只要是快就行。比方说是先灭燕还是先灭魏呢?原本的计划是先魏后燕,因为荆轲刺秦事件的发生,顺序颠倒了过来。燕国远,得利小,灭燕早晚的事情,按照国策晚一点儿不行吗?还真的不行,秦王一怒,天下震动,谁敢和他说成本?至于说这样会减少秦国兵士的伤亡,秦王嬴政如果整天考虑这个,那还会有人说暴秦吗?

所以说,一部灭赵大戏,生生的添加上这么一出经济战的戏码,总觉得那么别扭。说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好,生搬硬套或者是弄巧成拙也罢,观众评价的一路走低,就是最好的说明。看评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你能你去写啊!如果我看到了听到了,则只是两个字:无语。

#先秦时代#管仲#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