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遭遇不幸后,孙权接替了哥哥之位,但他接手的江东,是群狼环伺、危机重重的江东,在他做江东之主期间,江东遭遇过几次重大危机。
第一次危机是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志得意满,挥兵南下,准备夺取荆州和江东,进而统一全国,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将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让孙权几乎处于了孤兵作战的境地。
虽然有刘备这个盟军,但刘备实力弱小,对孙权帮助有限。这时候,江东内部也是分歧很大,主战派和主降派,争执不下,在这骑虎难下关头,正是孙权下定决心,坚决抗曹,最终在赤壁大胜曹操,挽救了自己,也为东吴赢得了十几年的发展良机。
第二次危机是刘备伐吴。关羽死后,刘备为报仇和夺取荆州,率兵伐吴,刘备势大,东吴难以阻挡,死了很多大将和兵士。危难之际,陆续临危上任,抓住刘备的轻敌与疏忽大意,一把火烧掉了刘备大营,扭转了战局,也解救了东吴。
第三次危机是曹丕伐吴。当时东吴刚刚打赢夷陵之战,但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实力大减,曹魏乘机兵分三路,攻打东吴,幸好孙权早有防备,将陆逊掉回来防守曹魏,并重新与蜀汉结好,才算度过了难关。
东吴赢的这些战争,大多都是防守之战,很少主动出击,因而给人的感觉是,东吴总是偏安一偶,不思进取。其实这是对孙权的一种误解,孙权是一个少有的雄主,也很有野心,他一直蜗居江东,也是迫不得已。
江东虽然是孙坚、孙策打下来的,孙权属于守家,但在他手上,东吴版图扩大了不少,而且孙权也很想谋取天下,统一全国,但只因失去了这两人,使自己无力争夺天下。
想必大家能猜到,第一个人就是国士无双的周瑜。江东的很多土地,都是周瑜打下的,关乎江东存亡的赤壁之战,也是周瑜打赢的。
周瑜做大都督时期,东吴一直处于主动出击的状态,他和刘备争夺荆州,建议孙权扣押刘备,免得刘备壮大成心腹之患,周瑜还建议孙权和马腾联手,共同对抗曹魏。周瑜一直谋划怎样打击其他两个诸侯,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后世看,周瑜的这些策略都是正确的,但因有诸葛亮的存在,以及周瑜英年早逝的缘故,导致他的计划大多都未能实现。
第二个人是鲁肃,鲁肃带兵打仗上,远不及周瑜突出,但他的大局观,以及对天下局势的把握,要胜周瑜一筹。
鲁肃在世时,东吴在战略上也处于主动地位,他促成了孙刘联盟,并说服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当局势扭转,刘备实力壮大后,鲁肃又想办法要要回荆州,但是他一方面在极力索要荆州,另一方面又在两国之间极力斡旋,缓和双方关系,免得因荆州而发生战事,损害东吴利益。
鲁肃做都督时,东吴能够顺应形势调整战略,在三家争斗中,在战略层面也处于主动地位,但是不幸的是,鲁肃和周瑜一样,同样死的很早,后面的两位大都督,吕蒙和陆逊,虽然都很优秀,但在大局把握上,要差这两位一些。
周瑜、鲁肃死后,东吴的战略,几乎就处于守势了。虽然吕蒙夺了荆州,陆逊赢了夷陵之战,几次伐魏,也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始终没能改变掉东吴被动防守的局面。孙权对偏居江东也不甘心,几次率兵征讨,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创造了十万人败给几千人的耻辱战绩。
可以看出,孙权并不想偏安一偶,不思进取蜗居江东,而是失去周瑜和鲁肃后,其在战略和军事方面,缺少一个可以绝对把握局势、扭转江东劣势的人,孙权也只能被迫采取防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