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悠悠漾漾,做尽轻模样,这句雪花宋词,给了纳兰性德伤感和灵感

2020-12-30新闻18

雪花轻盈美句:悠悠漾漾,六花一片飞来,多在梅梢柳上

速递雪花,直降江南。虽然雪花意味着寒潮来袭,但是人们对雪却有一种天然的热爱。无论大人小孩,雪花降临总有另外的欣喜,甚至盼着一场雪。在冬天,下雨了是种凄凉甚至凄苦,但下雪却是一种欢喜。

一,雪花是固体的,虽然古人很早就知道冰雪是水的凝华,但是这种形式仍旧给人一种浩瀚实在的美。它看得见,摸的着。上善若水,上上善则是雪了,小雪时遍布空间,大雪时覆盖地面,均匀而平等。

二,雪花和雪是白色的。大量的白刷新视觉。那一种壮观的白色让视觉延伸,松弛神经,沉淀心情。我们所有的关于尘世的烦恼,在大雪中会有一瞬归零。雪是一种时空特定时间对天地间万物的覆盖,同时也折射心灵的重新归零。雪是过去未来的一个节点。

三,雪花像花又不是花,它是晶莹的六边结晶体,当它飘落下来,如同花朵飘舞,不辩人间贵贱,它是自然的礼物,激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赞美。哪怕你穷,你也拥有看雪和沐浴雪花飞舞的权利。

自古写雪花的诗词多,但为现代人熟悉而上口的是纳兰性德《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我不是喜欢它轻巧的模样,是因为雪花不是人间的花朵,它没有尘世富贵的根,它是天花,它的根在云中天上,极寒成花。

纳兰性德真的不爱雪花的轻模样吗?雪花恰恰是轻模样才被人喜欢呀。如果不轻,它就是萧条的雨,如果不冷,它就是山里湿漉漉的水气轻云。

纳兰性德不止爱,是癖爱。纳兰性德贵族子弟,纳兰明珠府是京城的小江南,后来被转手和珅,是后来醇亲王府的前身。红楼梦大观园白雪红梅有多美,纳兰性德所看到的雪就有多美。

多年以后他回忆妻子共处的时光,会在梅花边看飞雪,雪片悠扬,梅香扑鼻。

我曾经以为“轻模样”是纳兰性德写雪花的原创,因为这首词是这么的灵动,仿佛可以看见雪花悠扬飞舞,而纳兰性德摊开手,和我们所有童年和少年时代一样,仰着头去看片片飞雪从半空霰落,有在风中俏皮飞舞。

但是这词还真不是纳兰的首创。博学强记的他一定记得那首宋朝赵彦端的词。

“悠悠漾漾。做尽轻模样。昨夜潇潇窗外响。多在梅梢柳上。画楼拂晓帘开。六花一片飞来。却被金炉香雾,腾腾扶上琼钗。”《清平乐·悠悠漾漾》

这首词没有一字点明是雪花,却写出了雪花的神形之美。

“悠悠漾漾,做尽轻模样。”

那是无数白色的羽毛和花瓣,从云间轻盈的跳下来,随风飘舞,却有在风中如同小船小纸片那样悠闲荡漾。雪花的密度小于冰和雪,又略重于空气,所以它的下落有风时是轻盈而灵动的,随着气流翻卷飘飞,时高时低,仿佛船儿飘荡。

那仿佛是灵动的歌舞女子尽情狂欢,显示着各种翻飞的姿态。

普通人或感恩雪的无私,风雪拂面,落花沾衣,但是赵彦端和纳兰性德是作为不事劳作的读书人,更容易观察和喜欢雪花飘舞吧。他们岂能不爱雪花的飞扬飞舞,岂能不爱轻盈模样?

“昨夜西风窗外响,多在梅梢柳上。”

这是写得一夜北风紧,风夹雪,那么雪花多半停在了柳树和梅树枝头。其实风雪无私,只是梅花和柳树此时树干为主,承载的雪量更多些。

这当然是拟人化的写雪花,她做尽轻模样来回飘荡,原来是要落脚在最喜欢的柳树和梅树上头。这雪花真是有自己灵气的爱好和爱巧。

“画楼拂晓帘开,六花一片飞来。”

雪花也爱美人,一早上画楼的窗户打开,雪花就飞进窗户,仿佛是特地为了看到俏佳人。

“却被金炉香雾,腾腾扶上琼钗。”

这还是写雪花的轻盈,刚刚吹进窗户,就被香炉的暖气流一顶,飘上了美女的头发,这倒是一朵雪花最后最美的归宿。

这首词写尽雪花的轻盈,而且观察仔细,符合雪花的特点。风雪来时,雪花狂舞,而遇到热气流,马上会向上翻腾。

纳兰性德在纳兰府,年年有闲情看雪花,更何况妻子是他的最爱和至美,岂能错过这飞雪世界。雪花之轻盈在纳兰的很多年里都是生活的富丽审美,妻子曾经目不转睛看着飞雪,两人探讨人生。

直到妻子忽然离开人世,雪在纳兰性德中,不再是快乐飞舞,而是一种漂泊无依的状态。

他才会化用赵彦端咏雪花的那种轻盈,我曾经是爱雪花的轻盈,但是现在我不仅爱它的轻盈,还感慨它的凄凉,因为那个最喜欢雪花的爱人走了,徒留雪花再也看不到美人面,再也得不到美人的怜惜,雪花孤独飞向大漠,那种轻盈变成了放逐与悲伤。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在妻子死后被钦点皇家侍卫,时常去塞外扈驾,他将自己比做轻盈雪花,只是那个最喜欢他的人永远走了,那轻盈的雪花如同他自己无所归宿的内心。

赵彦端的这首雪花词,以雪花美人鬓的清美,写出了轻盈和谐灵动甚至欢快之美,直接给了纳兰性德回忆往事的感伤和再创作的灵感,但他说的是后来的故事,美人之后,爱人之后,雪花永恒的悲伤。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诗词歌赋#雪花#纳兰性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