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白起韩信刘伯温等功臣被杀,是巧合还是历史规律?专家:利益需要

2020-12-30新闻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范蠡离开越王勾践,留下一封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脖子长,嘴像鸟,面相不好,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为什么不离开他?’文种看到信后,假装有病,不去上朝。这时有人诬陷文种要作乱,于是越王赐一把剑给文种,说:你教我七种攻伐吴国的方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灭了,剩下四种,你自己用吧。于是文种自杀。

稍后一点,这句话又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最后被吕后所杀,刘邦知道韩信死了,心里不但没有一丝愧疚,反而感到欣慰。其实刘邦早就想杀韩信,只是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借口,如今吕后帮他除去心头大患,哪有不欢喜?

历史上还有很多名将,把对手收拾完以后,功高盖世,最后却被他的君王或君王假他人之手收拾了,如:白起、伍子胥、吴起、商鞅、刘伯温等,如果要细究,这个名单会列得很长。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杀那些功劳非常大的臣子已是一种规律,并不是那些被杀的人命运不好,实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皇帝的为什么都那么嗜杀?

这个问题用“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便可解答清楚。

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赵普:“自唐未数十年以来,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灵涂地,为什么?我想停止天下战乱,为国家长久计,该如何做?”赵普回答:“陛下思虑这些事,实是天地人神之福。天下混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地方权力太大,君弱臣强而已。若想解决这种状况,只有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收缴他们的兵权,天下就安定了。”

有一次,宋太祖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对诸将说:“如果没有诸位,我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我就没有好好睡过。”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笨,没有想过这事情,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宋太祖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积些金钱,买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女,欢乐以安享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道:“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军将就称病,请求辞职,宋太祖一一恩准,并且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读至此,诸君应该明白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了吧——他老祖宗的案例历历在目哩。

作为一个专制、独裁统治者,没几个至仁至义,至情至性,或者心怀天下万民,而是始终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并且凌驾于一切之上,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天下万民之生死存亡,对于那些有才华、功劳高,或者深得百姓爱戴的臣子,他时刻都保持十分警惕,用十二分戒心来防范他们,因为他座下那张椅子太诱人了,只要坐上去,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手下那些人就没一个不眼红?就算他手下人不眼红,但是他手下的手下呢,谁保得准?万一哪一天,他们也合谋起来搞个“陈桥兵变”之类的政变,或者谋杀,这天下之大、率土之滨还是他的?

能踏着死尸坐上龙椅的人都是人精,他们不蠢,他们知道,要始终保持自身利益,只有把那些对自己有任何威胁或潜在威胁的人杀了,这样才是最保险的方法,因为只有死人才是最老实,只有死人才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威胁,也只有死人他才会放心,至于多杀几个人,对一个专制、独裁统治者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又有哪一个专制、独裁统治者的地位不是用鲜血来维持、保鲜?

#楚汉#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