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十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线上线下联动举办

2020-12-30新闻18

第十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29日在京举办 摄影/人民文旅 柯轩

由北京旅游学会、北京联合大学主办,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第十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暨纪念北京旅游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12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旅游新消费”为主题,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由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严旭阳、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邹统钎主持。来自文化和旅游界“官产研学”的领导与嘉宾,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新消费,推动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热门话题展开交流和对话。由于疫情原因,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同时举办的形式。

谈疫情冲击

新型智慧旅游时代来临

谈及过去的一年,北京旅游学会顾问魏小安表示,2020年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这是全民压力测试,“2020年熬下来,2021年活下来,2022年火起来。”熬过来就能挺住,现在讲复苏,也只是阶段性复苏。魏小安认为,这次能扛住的企业,一是内容丰富,二是跨领域,三是轻资产运作,四是集团化运作,五是创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生了断崖式的冲击。他对过去一年总体判断说,第一季度是快速下降,第二季度底部调整,第三季度盘整回升,第四季度进入全面恢复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以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需求从未消失,数字化驱动的智慧旅游一直在创新。疫情期间,党和政府一直倾听行业的声音,一直没有缺位。旅游行业勇于担当,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救的努力,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以终端消费牵引,生活场景营造为特征的新型智慧旅游时代开始来临。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陈国强表示,后疫情时代,如何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文化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趋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谈问题建议

数据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表示,面对新阶段、新理念、新的发展格局,旅游人要好好去思考,下一步中国旅游会朝哪个方向走。他说,目前无论是全域旅游,还是智慧旅游,都是在供给侧方面发力。张辉认为,中国旅游发展往深入处走,需求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旅游发展向高质量、高品位深度化发展的一个最大制度障碍。

张辉拿研学旅游和房车旅游举例,他认为,若在需求侧稍微发力,把旅游学分、放假制度稍微进行一下变革,研学旅游就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同样,如果需求侧限制住房车旅游,自行式房车、拖挂房车不让上路,露营地建设、自驾车建设市场业态也无法进行。他认为,需求侧下一步管理,可能是要纳入到旅游领域一个重要的点。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要振兴旅游消费,除了关注总体旅游消费心理、行为的变化之外,重点要抓住以下群体:一是中等收入群体;二是Z世代,即95年到09年出生的群体,他们关注点已经变成消费的引领;三是老年群体。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吴必虎谈了他对北京文化旅游质量提升的建议,他表示,首都旅游高质量发展,是由观光旅游转向度假旅游。公共服务如何做到旅游共享,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他认为,北京市文物空间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文物活化利用还不够,“很多文物保护的房子是关着”。他还认为,北京已经进入到城市周边居住旅游迅速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北京还应做好区域合作。“环首都旅游经济圈,天津、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2小时可达圈,都应该纳入北京首都旅游圈,这样他们对北京更支持。”

人民日报人民文旅副总裁谷文杰谈及文创和大数据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的应用。谷文杰表示,作为媒体平台,人民文旅更多的是从信息流角度观察文旅融合和文旅行业的发展,包括现在特别火的文创出圈。谷文杰认为,数据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对机器人和大数据深度挖掘非常重要。基于近几年在地方考察研究,谷文杰指出文旅行业发展在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建设不平衡,很多地方未建大数据;应用不充分;主体不分析,大家不知道分析哪些数据,谁去用,谁去管。

谈旅游发展

旅游经济将从全面复工复业走向消费全面复苏

关于文化和旅游行业未来发展,戴斌认为,新的一年,我们对旅游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这个预期来自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来自于“十四五”规划实施,来自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需求侧改革,效果显现。旅游经济将从全面复工复业走向消费全面复苏。大众旅游新时段,小康旅游新时代,旅游行业将为现代有业体系形成稳定的基础。

戴斌说,以下内容或将成为新的一年工作主题: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高于一切;二是一手抓市场下沉,一手抓消费升级,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旅游发展格局;三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智慧旅游强化供给侧改革的力度,着力构建现代有体系;四是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浓厚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增加优质环境供给;五是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六是前期规划和试点基础上,推动长城、大运河等文化公园建设,促进和提升社会文明工程。

魏小安谈及中国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时表示,城市休闲是大中型的,乡村休闲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新型需求,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总体来说,应该是一个高端、中端、大众相结合的体系,关键在于转型与升级。

宋瑞表示,经过疫情以后,旅游领域一些新的营销方式、展示方式、服务方式,都可以做一些创新和转变。通过视频等方式,把博物馆、旅游资源更好的推广,采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关于北京市旅游发展,北京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粤表示,目前,北京市5个区纳入全国全域旅游建设示范区,郊区在此方面非常积极。她说,2019年北京旅游收入超过6000亿,旅游消费占到社会商品零售25%左右,但是旅游投资只占到投资增加值一成,旅游投资有着巨大的蓝海。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产业弹性用地规划,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十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交流座谈

北京旅游学会成立40周年

本次论坛还开设了沙发论坛环节,人民日报人民文旅副总裁、人民文旅智库秘书长谷文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蔡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方忠权、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怡宁围绕“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旅游新消费”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的最后,北京旅游学会顾问魏小安、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吴必虎、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孙小荣、北京旅游学会秘书长李尊敬就北京旅游学会成立40年来,推动首都旅游发展取得方方面面的成就及未来北京旅游学会如何发展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据安金明介绍,第十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召开之际,恰逢北京旅游学会成立40周年,也是他本人担任北京旅游学会会长的第10年。安金明表示,北京旅游学会在促进旅游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用“十个一”来概括,包括:一批顶级的、有研究能力的专家会员;一批旅游发展的研究基地;一批旅游研究中心;一批旅游沙龙活动;一批专题研讨会;一批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一系列研究专著成果出版;从2012年起连续八年每年发布一本不同主题的《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一个成熟的首都旅游发展品牌论坛;一个旅游研究北京品牌论坛。

秉承“服务首都旅游发展”的宗旨理念,首都旅游发展论坛每年选取业界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开放深入的交流研讨,政企学界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头脑风暴碰撞出学术火花,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及转化愈来愈丰硕,共同促进北京旅游发展新思路,开创北京旅游业新局面,并在北京乃至全国旅游学界、业界和政府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新冠肺炎_社会#旅游发展#首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