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岁月选择了这座城!”大考之年的2020,作为长三角新晋“上进生”的合肥,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感叹。
2018年底,央广网曾策划了一组三篇年终专稿,关注这座城市:《合肥,能否成为一座“声音之城”?》《合肥,能否成为一座“新汽车城”?》《合肥,能否成为一座“旅游城”?》。
今年,央广网再次推出一组三篇报道,关注这座城市。
在观察合肥奋力奔向经济总量过万亿、为打造中国经济创新“链条”拼命“加油”的同时,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呈现出的更多的“维度”,我们不妨把这样的景象定义为“万亿+”。城市化,描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新版图、新命运。愿这座城市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范本”。
历史,是由“前浪”和“后浪”不断推动的,城市亦然。今天城市的“地基”,是在昨日城市的“砖石”上垒起的;而今天的“启动”,是为未来的辉煌“蓄势”的。
“东部”是块“宝地”
12月20日,尽管是周日,但合肥热火朝天的建设进度却没有因 寒 冬 而歇息。
这天上午,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在合肥东部新中心举行启动仪式。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市长凌云,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等参加开工仪式。
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启动。(央广网发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仪式的推杆上写着八个大字:“钢铁荣耀 筑梦百年”。一位来自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老同志,蹲下身子,在项目现场的地上,抓起一把土,贴近鼻子闻了闻,深情地说了一句:“这是块宝地啊!”
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位于建设中的合肥东部新中心工业长廊西段老“合钢”五厂原址。“合钢”筹建于1956年,这里炼出了安徽的第一炉钢水,曾拥有员工2万4千多人。
“男娶安纺,女嫁合钢”,安徽纺织总厂和合肥钢铁厂都在瑶海区。那是一个时代的建设者留下的印迹,也是这座城市的荣耀。
2018年6月,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指挥部以合肥钢铁厂保存完整的1958年小高炉、高炉区、铁轨、轧钢厂等生产设施为核心,申报了国家工业遗产,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获得国家工信部的认定。
国家工业遗产——合肥钢铁厂高炉区。(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00亩,将致力于打造合肥“厂区—园区—城区”新地标。
一个是年钢产量超亿吨的全球钢铁行业新引领者,一个是上世纪合肥工业的骄傲,它们的结合,会淬炼出怎样“钢花四溅”的景象呢?
这片曾经的“工业摇篮”
从拓宽的合宁高速进入合肥市区,最快的当属裕溪路高架,10分钟你就可以直达一环内,抵近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北段。在裕溪路高架的南侧,你会看到一片清代古建筑群一闪而过,它是那位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享堂。你或许已经留意到,这位中外闻名的晚清重臣享堂的西侧,高大的烟囱和水塔之下,那片上世纪风格的传统工业建筑群。
上述两个零距离的地方,一个收藏着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勃勃“野心”,一个写满着新中国建设完备工业体系的光辉实践。
合肥瑶海区今貌。(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是合肥市的东大门——瑶海区,合肥的老工业区,也是合肥工业文明的发源地。
合肥是从东部开始,正式迈入工业时代的。这里培育出全国闻名的芳草、黄山、江淮、绿宝等中国驰名品牌,有合肥的第一个民航机场——三里街机场,有合肥第一个电厂——耀远电厂,第一个火车站,第一座钢厂、化工厂、汽车厂、无线电厂。当时的瑶海,工业发达、市井繁荣,第一批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三大件”的是瑶海人,第一批买小轿车的也是瑶海人,很自然地,合肥的第一个小汽车修理厂也诞生在瑶海。
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传统工业的式微,一大批企业关停并转,作为老工业区的瑶海,发展相对滞后了。
合肥为何要在“这一端”发力
2020年9月15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到合肥东部新中心调研,他要求“加快发展建设,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这是对将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尽快惠及合肥老一代产业工人的叮嘱,也是对合肥东部未来发展的期待。
目前,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正以每周调度、驻点工作、强化统筹、挂图作战的方式,日以继夜地推进。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设计效果图。(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合肥东部新中心是合肥第二个全球招标规划项目,占地34.1平方公里,涉及合肥市的两区一县(瑶海区、包河区、肥东县),其中17.7平方公里在老工业区瑶海,核心区、启动区也都在瑶海。
老工业区的改造,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年底特律因汽车工业的繁华而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都市,但随着汽车工业的衰退,底特律也衰落了。“一业独大”带动了所有行业的“趋之若鹜”;“一业消散”随之而来的就是“挥手而去”。
2013年,瑶海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而且是安徽唯一一个城区工业区。
这些年,在合肥快速推进城市化、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榜上一路攀升的过程中,瑶海的发展牵动人心。加快建设东部新中心,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之举,是对千千万万当地百姓的热切回应。
合肥火车站。(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这里向“东”,曾是合肥人走向长三角城市南京和上海、杭州的必经之地。
打开中国城市的版图,像南京与合肥一样相邻如此之近的省会,绝无仅有。这些年,合肥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与“龙盘虎踞”的南京形成“齐头并进”甚至赶超之势。但细细打量双方间的城市发展水平,又会发现,合肥与南京、以及沪苏浙的其他城市相比,在城市发展的均衡性上,还存在着“短板”。振兴瑶海、振兴东部,是合肥乃至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使命!
永远的青春旋律
1956年,刚刚20岁的余美娥从自己的老家上海虹口区,来到合肥和平路上的安纺总厂,援建合肥工业建设,这一来,就是一辈子。从此,她和同为上海知青的丈夫蔡先恂将青春挥洒在这片热土上,成为合肥工业化之路上的第一批产业工人,成为合肥人。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瑶海区和平路上的安纺生活区是在肥上海人最集中的地方,和平路也是当年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的一条路,一批又一批青年涌向这里,追求理想、奉献芳华。时至今日,在和平路两边的生活区里,时时可闻的吴侬软语,正是合肥当年岁月的“现代话本”。
合肥已经是自己的家乡,现年84岁的余美娥说,她对合肥今天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瑶海区产业基地中国网谷。(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曾在上海寻梦的安徽青年杨国栋回到合肥,他把独角兽企业——猪八戒网的华东总部带到了瑶海,在区产业基地中国网谷安下了家。今年疫情期间,他的企业为家乡企业上“云”,走数据数字转型之路,提供了大量的免费培训和技术支持。
安徽时尚街区原创设计品牌基地。(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凤阳青年人、服装设计师亢炳娟,从杭州来到瑶海区刚成立的安徽原创服装设计品牌基地,和许多回流的设计师一样,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工作室。这一年,因原创服装设计品牌基地的建立,拥有“安徽时尚街区”的瑶海,在安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服装产业链的闭环。
任何一个时代的宏大述事中,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青年人的选择,都会造就时代的辉煌。
东部新中心的定位是:建设华东青年中心和安徽双创中心。可以想象,这里,将会出现无数年轻人活跃跳动的身姿,带着创意和理想,开创出崭新的天地。
从“锈带”到“秀带”
事物是辩证的。我们可以说,相比合肥其他城区,瑶海老职工多,年龄结构偏大。2019年安徽人口统计结果,瑶海区以64平方公里101.6万人,成为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
打造“青年中心”、“双创中心”,看似跟这个是一对矛盾体。但其实,文化、经济、城市,都需要多样化的交融、碰撞,从而像炼钢一样提取出新的“成份”。
瑶海老厂房变身文化艺术街区。(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同样,锈迹斑斑的“合钢”,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合肥这座城市的宝贵“遗产”和资源。
“合钢”核心面积4万平方米,保留了钢铁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有100立方米、314立方米、349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高炉4座,当它转身而为工业遗存,高耸的铁塔、蜿蜒盘旋的管廊、贴着地面的铁轨,展现出不同于摩天大楼的历史肌理与力量,被悉心保护,会唤回多少人的记忆?
保护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每个人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和认同,就是在社会发展的年轮上刻下新的印痕,夯实我们迈向新的梦想的台阶。
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瑶海区委书记黄卫东说,“工业可以搬迁,但工业印记不能磨灭。”
目前,市区两级正在结合和宝武集团的签约,加快谋划将这份工业遗存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华 润 集团、中国金茂、中铁集团也先后与东部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看好这片希望的土地。
联接合肥东部新中心和省级政务中心的上海路桥。(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东部新中心已完成涉及道路、排水、供电、公服、水系等13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征迁306.36万平方米,初步构筑“五横八纵”的对外交通路网,开工建设了裕兴家园、东城新海苑、兴城家园一期等住宅区,总建筑面积142.44万平方米,同时针对老工业区的土壤治理难题探索推出土地出让和污染治理同步实施试点。
“后来居上”,后发地区可以借鉴吸取先发地区的做法。如何在东部新中心的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嬗变,这,是一篇新的课题。
青年创意田园。(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前,合肥东部新中心路网主动脉框架已成,范围内的两条地铁线,地铁4号线明年开通,地铁6号线已经开建。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展示馆和青年创意田园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开放。国家工业遗产——合肥东部新中心高炉区遗址更新概念设计竞赛近日启动。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今年将实现主体封顶。
“青春作伴好还乡”,如今,越来越多的瑶海青年、合肥青年、安徽青年乃至全国各地的青年,选择来到瑶海,“海”纳百川,百舸争流。再出发!朝着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宏伟目标,大步向前。
信息来源: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 特约通讯员关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