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青岛教育“成绩单”亮眼多个“第一次”平稳落地

2020-12-20新闻43

“十个一”项目在学校广泛开展。

2020年新入职教师集体宣誓。

2020年,青岛教育创造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新中考政策落地,全市普高率再创新高;第一次实施公民同招,有效缓解家长“择校焦虑”;第一次山东新高考试水,青岛高考成绩创纪录;第一次长时间居家学习,线上教学成果显著……每个“第一次”的背后,都是青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次进步,也是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成果。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在全省教育履职评价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与多个“第一次”相伴而生的,还有多项挑战和荣誉。今天,让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考试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引进、师资队伍培养等多个方面,对2020青岛教育进行全方面盘点和展示。

基础设施建设

建新校、引名校、抱团发展

“软硬兼施”增加优质教育供给

2020年,青岛通过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从硬件软件等多个方面,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年底前将全面完成209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

今年出台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学前教育联盟办园的指导意见,全市成立65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其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组建11个,各区市组建51个,成立了3个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由“名校”引领,跨学段、跨区域的集团化办学全面推开,全市优质园和薄弱普惠性幼儿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90%的中小学校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更多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引进、批准设立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西海岸新区杜威实验学校、青岛城阳京华学校、清华启迪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等优质民办学校25所,共吸引社会资金96.6亿元,满足了更多市民对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

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优化提升行动,推进阳光校园建设,引导中小学校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加强学校安全专职保安、护校队、护学岗“三支队伍”建设,升级校园门口视频监控系统,全市中小学实现一键式紧急报警,细化落实标准化食堂建设、食堂管理和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三个标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考试制度改革

高考创纪录、新中考落地

“直击痛点”解决社会“教育热点”问题

公民同招、新中考落地、综合高中试点、发展“十个一”、实施青岛版“强基计划”……今年青岛重点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择校热、中考普高率、劳动教育、拔尖人才培养等“热点”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和举措。在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上,坚持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平等发展的原则,实行中小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深化中考改革,普通高中计划录取比例提高到68%,在全省率先开展艺术学业水平测试并纳入中考评价。继续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实行普通高中、中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十个好习惯”,创新开展学生发展“十个一”项目系列活动,研发100多门线上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率先出版推广《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新认定58处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56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丰富了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出台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建设方案和“强基计划”实施方案,确定首批34所市级实验学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工作。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大幅提升,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录取人数排名全省第一。春季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提升22个百分点。

在社会普遍关注的家校联合育人上,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继续办好用好“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和“家校合作网”,开办《教子有方》家庭教育访谈节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沟通,推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各类活动参与家长共计近400万人次。

高等教育引进

发起人工智能教育联盟

高校“朋友圈”进一步扩容

今年青岛市教育局还出台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在2所高校设立工业互联网学院、1所高校成立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在中职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专业,主办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机器人产教融合推进论坛等6场产学研对接活动,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积极推进,科研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进、人才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出台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与海尔、海信、华为、商汤、清华启迪、科大讯飞、越疆科技等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基础人才培养和教育应用,人工智能课程已覆盖两万余名中小学生。

全面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和中德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国际职教城奠基开工,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中德产教融合联盟揭牌成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招生运行,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1所,每年可为青岛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7万人。不断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城市和“1+X”证书试点,在全国率先构建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举办2020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暨展览会,为联结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沟通与交流的搭建新的优质平台。

新增北京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签约来青设立科教机构,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揭牌运行,清华大学青岛艺术创新与科学研究院正式启用。新引进高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康复大学筹建工作顺利推进,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即将启用。依托高校重点学科成立智能装备等5个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吸纳政、校、行、企、院所等成员单位数百家,促进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度进一步增强。

多所幼儿园今年投入使用。

2020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青举办。

学前教育提质

3年新增5.9万学位

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0%

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学前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至90%,比国家、省目标提高10个百分点,处于全国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普惠率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保障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激增的入园需求。

在扩充学位资源上,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2017年至2020年)实施以来,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70所,增加学位约5.9万个。仅2020年就有61所幼儿园新启用招生,有效应对了二孩政策带来的入园最高峰。在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上,逐步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标准,增加政策吸引力,部分区市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标准已达到3600元/年。全市经政府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已达到868所,提供普惠性学位超过13万个。

同时,优化办园结构,大力发展公办园。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移交给教育部门,优先举办成公办幼儿园。鼓励国企、部队、院校、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教育部门按照公办园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积极推动在公办园学位紧张区域采用新建、租赁、改造等方式支持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或教学点 (小微园),增加城区优质公办园学位供给。目前,我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1%,进一步满足了适龄幼儿“入公办园”的愿望。

此外,市教育局等4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联盟办园发挥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在全市重点推广优质公办园办分园、合作办园、镇域一体化办园、发展共同体办园四大类共8种联盟办园模式。 “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模式已落地22处,11处教学点(小微园)已投入使用,另有11处正在装修内配,这些经过改造的教学点灵活高效,发挥了主体园和区位的优势,有效解决了老城区公办园不足问题。目前,全市优质园和薄弱普惠性幼儿园参与率已达到100%,2020年全市优质园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

教师队伍提升

名师团队“星光熠熠”

齐鲁名师名校长达153人

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一线老师们的付出。今年全市教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全市组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225个,拥有全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2个,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10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入选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1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53人,义务教育学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平均交流比例已达60%左右,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全民关注的教育脱贫攻坚战上,2020年我市也取得重大成果。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现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年共投入4.5亿元,保障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助力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全年共拨付平度莱西教育专项资金1.98亿元,用于补助两市教育发展、农村校舍改造和教师培训等,4所高校落户平度、莱西。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256名教师分赴对口支援地区开展支教工作,430余所学校与对口支援地区学校建立922对“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

2021年青岛教育这样做

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将聚焦三条主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健全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突出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特色育人,进一步强化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品牌,并努力在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优势。

二是聚焦公平优质发展目标,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建设好首批市级实验学校,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努力提供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聚焦城市建设主战场,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继续加大高校引进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好康复大学,推进高校与地方多领域产学研合作,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各项任务落地,不断提升青岛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新动能。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王晓雨

#学前教育#中考#高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