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选拔严格,体系制度完善,浅析唐代皇帝的医疾制度

2020-12-19新闻15

在唐代有多位皇帝都死于一种名为"风疾"的疾病。这是一种会遗传的疾病,表现为抽搐眩晕等。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患有严重的风疾"头重,目不能视,"唐高宗在后期正是因为患有严重的风疾,没有办法处理政务所以武则天才会趁此机会夺取政权,成为第1代女皇。曾经有御医秦鸣鹤为其头部针灸,秦鸣鹤也因此差点失去了性命。皇帝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是皇帝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生病不舒服等。作为九五之尊皇帝必然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在民间找个土医生进行医治,在唐代为皇帝医治疾病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从而衍生的一个制度名为唐代医疾制度,在古代这些御医又是如何为皇帝的医治呢,想要成为御医有什么条件呢?

在构成唐代的医疗体系卫生的机构主要有三种,分为尚药局、尚医局、太医署。唐代要进入这些机构,当御医等官职,是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的,并且大多都是从特定的机构太医署选拔。太医署是唐代医学教育的最高机构,也是国家的法定教育机构,凝聚了整个唐代最丰富的医疗资源,其所用的药物跟医疗设备也是极好的。太医署在选拔医学生的时候,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在《医疾令》中有记载,选拔医学生一般是从医学世家中选拔,首先是考虑挑选家里有人从医的学生,没有之下才会考虑到民间一些对医术有研究的读书子弟。可以看出唐代学生想要进行专业的医学学习的门槛比较高,学生的医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被太医署挑中之后,进入太医署跟随专业的医学博士官进行学习。太医署开设的科目有四类,分别是医药、针灸、按摩、咒禁。

在《唐六典》中有提到:"太医令掌诸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证登用,如国子监之法。"也就是说唐代的太医署里面设有博士,博士也就是古代传授知识的老师。其中,太医署是将御医的类型分为四种,博士会分别培养这四种官员,像国子监教学那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药,还有各种针灸之法,比如唐代的医学生需要学习《本草纲目》,进行各种药物的性质、功效、用法等等。

但是,并不是说在太医署学医便可以成为御医,而是要进行专业的考试,类似于今天的医生从业资格考试。唐代的医学考试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官职不同每年开设的考试也不同。《唐六典》中规定:"博士月一试,太医令丞季一试,太常丞年终总试,若业术过关于现任官者,即听替补,其在学九年无成者,退从本色。"就是说唐代的医官任职不是终身的,只要太医署的学生考试的成绩比现任这个官职的医官高,则可以证明其医术比现任官高,可以直接代替其职位。这样一来,现任官就被"炒鱿鱼"了。这种任官制度下也不断的在要求现任官员,需要保持一个高水平医术,才能避免被后来的医学生超过,丢掉官职。

在医学生选拔考试中,会根据成绩的不同决定官职的高低,这样一来,各个医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大,会推动医学生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使唐代的医学生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知识水平,保证未来的从医者的技术能够过关。从整个唐代选拔御医的过程中来看,一开始选拔医学生的门槛就是比较高的,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广泛学习医学知识之后,通过国家的医学考试,才可以正式成为御医,整体的程序完善,严格把控。

想要成为皇上的御用医生,主要是尚药局、尚医局、翰林医官这三类机构的医官。尚药局是殿中省门下的机构,殿中省主要负责的是皇帝的日常起居,尚药局则是殿中省等下6个机构中主要负责皇帝的医治的机构。尚药局中有多名官员,其中官职最大的是奉御,设有二人。奉御主要掌管的是整个尚药局的药物储藏等事宜,管理整个尚药局。在这之下,还设有侍御医从,该职位主要负责的皇帝病情的跟进,实时向御医报告皇帝发病的情况,以便御医及时诊治。

在药物方面,设有主药一职,该职位负责的是给皇帝抓药,管理整个尚药局药物的购买等,并且需要为皇帝煎药等,该职位的风险较大,因为在唐代如果用药失误,是要被处以绞刑,所以需要主药提起十二分精神,避免给皇帝抓错药。除此之外还有给皇帝按摩的按摩师,负责针灸的针灸师等。尚药局主要负责皇帝疾病的医治,皇帝有优先权,在皇帝生病时需要先给皇帝送药。在给皇帝送药的时候,必须由尚药局的人先尝试,确定药物是安全的才可以给皇帝食用。总的来说,官员的配置齐全,各司其职。

除了尚药局之外,还有尚食局。一直以来都强调"病从口入,"因为人们每日食用的食物里,会有大量的微生物等,食物不卫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古代宫廷里,抛去食物卫生之外,还有各种勾心斗角会选择下毒毒害他人。像皇帝位高权重,底下许多人都是蠢蠢欲动的,更加是要注重食物的安全,所以便设有尚食局,用来保证皇帝日常吃食的安全健康。

尚食局呈送给皇帝的膳食需要先试后无毒安全,方可送给皇帝食用。尚食局的最高长官也是"奉御"掌管整个尚医局的事务,下面设有"食医"等官。"食医"是负责皇帝的膳食,要求"掌供天子之常膳,随四时之禁,适无味之宜。"历代的皇帝大多都会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在饮食方面会十分注重养生。天子膳食需要结合中医的养生理念,进行专门的调配。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武则天尤其爱好素食,素食不会那么油腻,对身体较好。除此之外,武则天在晚期尤其喜爱使用鲜花制成的食物,除了鲜美之外,还有美容养颜的功能。

在尚药局跟尚食局之外,还有独立的翰林医官。唐代的史料中,对翰林医官一职有明确的记载:"贞元八年八月,加殿中书省侍御医,药藏局可俸钱,仍令侍御医及尚药首长,药藏郎并留授翰林医官。"翰林医官可以由尚药局等的高级官员同时担任,其中不少都是从民间找来医学奇士,医术精湛。从本质上说处于封建社会,有的翰林医官为了讨好皇帝是滥竽充数的,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在古代,皇帝经常会在民间招募医学人才。像在李世民时期,便将药王"孙思邈"招募到宫中。孙思邈在小时候也被风疾所困扰,父母带其四处求医,深受风疾的折磨。倾家荡产后风疾只是有好转,孙思邈深知被风疾折磨的痛苦,所以也走上了从医之路,悬壶济世。在李世民召孙思邈进宫时,孙思邈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气色仍然十分红润,看起来很有精神气,其的医术也广为流传,所以李世民将其召唤进宫。孙思邈的心思不在俸禄上,之后也婉拒了李世民的邀请。到了唐高宗年间,因为朝廷决定修著《唐本草》,邀请孙思邈到京城一同编撰,所以孙思邈才留在京城。尤其是在朝代稳定之后,唐代的皇帝开始寻求长生不老,便会从民间征召各种医学人才,不用参加考试,可以直接入朝为官。

实际上来说无论是通过医学考试,从太医署选拔御医还是从民间征召名医,都是为了选拔凭更高的医学人才,保证皇帝的身体健康。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无非就是为皇帝服务的人员,是封建统治的产物。伴君如伴虎,位高是接近皇帝,为皇帝诊治的风险也很大,稍不小心就有掉脑袋的可能。在唐代,对于药物误用,不符药方的惩罚是极其严重,被列入十恶之中,要处以绞刑等。

唐代对于皇帝的医疾,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且有严格的规定,对国家有重要影响。皇帝作为国家权力最高者,每日需要处理大量的政务,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完善的医疾体系,有利于保障皇帝的身体健康,保障政务的正常处理,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医者关系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唐代在医疗方面有严格的规定,通过约束来保证医者的"悬壶济世"的仁德之心,避免滥用医术。在选拔御医的方面,国家设立专业的考试,可以保障御医的专业水平。皇帝的医疾制度是国家医疗制度的重中之重,通过规范皇帝的医疾制度,来实现推动整个国家医疾制度的完善。

#隋唐#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