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武勇/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武勇)12月11日,第四届康园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丹灶镇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康有为的成长环境:丹灶历史文化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学者展开研讨。
开幕式由暨南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刘正刚教授主持。
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表示,康园论坛为丹灶和外部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交流互动平台,希望这一届的论坛能够继续深入探究丹灶历史文化,通过专家的“抛砖引玉”,深度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历史照耀未来。
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国信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从顾颉刚、杨成志等先生开始至今,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不断开拓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空间。21世纪以来,中山大学先后成立中国文化研究院和岭南文化研究院,他们依托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和人类学系的研究力量,展开与地方的合作研究。近年来,岭南文化研究院与佛山西樵镇的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开展了田野教学和举办学术讲座、高端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厘清了西樵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地方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加强和丹灶镇政府的合作,已经在田野资料搜集、田野教学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本次论坛的召开,就将展示其中的部分学术成果。丹灶的历史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珠江三角洲的文化的特定类型,对其展开研究一定会对区域社会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志繁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只有代代传承才能进入我们的血液,才能成为文化传统。丹灶镇历史文化的研究离不开学者的不断发掘,这样文化才能不断沉淀到历史的深处,后人才能不断发扬光大。南海和丹灶的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被更多人认知和体会。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教授发表题为《丹灶历史概说》的主题报告,他从“珠江文明的早期开拓者”“关于宋朝的历史记忆”“明清岭南理学之光”“一个小镇牵引的中国近代史”四个角度梳理丹灶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历史文化。他表示,丹灶见证着珠江三角洲从出现早期文明到产生全国性影响。,丹灶的历史,不只是一方水土的乡梓情怀与文化自信所系,对于理解国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围绕“丹灶历史文化”“丹灶社会经济”“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水利”“明清南海基层社会形态”等方面的主题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是丹灶镇康有为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共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委镇政府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