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明明故宫里珠宝的品相很差,却成为无价之宝?

2020-12-19新闻22

我们都知道故宫里有很多宝贝,

但很多人参观珍宝馆时,

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里面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之类的,

似乎品相都不太好,杂质很多?

都当上皇帝这么牛逼哄哄了,

还没有好的宝石用吗?

那些进贡来的,质量这么差的吗?

其实这种感觉是对的,

故宫中的珠宝品相确实不咋地……

先别急着反驳啊,

小编说珠宝品相差,没说玉石啊!

玉石好不好,咱还能不知道吗!

这里说的是“珠”“宝”类,

原因要从多方面来说。

产地

中国地大物博,很多资源都有,

但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的优质产区,

却并不在中国。

明清朝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宝石产地,

主要在印度和周边地区,

珍珠名产地是波斯湾,

丝绸之路、西域通商也是时断时续,

再加上后期的闭关锁国,交通更不方便,

很多彩色宝石运过来的就比较少,

品质好又漂亮的就更少了。

有人可能要说珍珠了,

古人很喜欢珍珠呀,东珠很有名!

是的,但是东珠是淡水珠,

天然来说个头就比不上海水珠,

以前的养殖技术也一般,

再加上珍珠的保存难,

“人老珠黄”就不好看啦!

审美

审美是个很主观的问题,

有时间性和地域性。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

到底是因为具有某些材料,

才塑造了这样的审美,

还是先有审美再选择了材料?

匠子以为,是材料限制和审美互相作用~

比如说同时期的中西方高级别的古董,

我国对于宝石形状的规整好像不是太在意,

基本上都是雕件与蛋面。

定陵出土的凤冠↓

同时期,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首饰↓

对比处理手法,

中式基本是不规则的点缀,

相对比较糙,

西式大多会细致切割、打磨,

展现宝石的光泽、通透。↓

工艺

就像上面展示的,一些年代久的首饰,

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很好的切割打磨,

比如说早期的钻石首饰和红蓝宝,

硬度太高,加上有些处理不好比较易碎,

也没办法很好的制作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时间

最后就是时间的影响了,

多年的氧化、包浆下来的老古董,

当然比不上现在精心抛光的啊!

还有些宝石会改变状态的,

粉水晶暴晒过就变成了灰蓝色了。

一些金属时间久了结构也会被破坏。

其实还有光线和展示环境的原因,

博物馆内的光线和普通门店里的光线不同,

为了保存文物是有专门要求的,

商场的珠宝还会用反光特别好的纸衬托,

所以视觉感知是有区别的。

故宫里的珠宝,

价值其实已经不是本身的美丑与否,

更多的是背后的文化价值。

以前这些珠宝只能是小部分人群的玩物,

现在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咱们普通人也能够得上、玩得起了!

#珠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