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TWS耳机行业迅速“内卷”,高价产品压力陡增?

2020-12-19新闻8

2017年10月,我们三易生活有幸参与了由某品牌主办的音频产品交流活动。在现场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将“飞机座舱”搬到现场,演示旗下耳机降噪效果的大手笔。与此同时,那也算是我们第一次与带有主动降噪功能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近距离接触。

作为很早就开始接触随身听,并使用有线降噪耳机的音频爱好者,我们对于早期TWS耳机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好的印象。现在大家如果查阅我们的历史内容,可能还能找到我们对于2017年及2018年主流TWS耳机的质疑甚至是批评,续航短、经常断联、为了省电而在连接协议上缩水,甚至音质表现糟糕等等,都是我们在体验了当时的TWS耳机后,所提出来的意(lao)见(sao)。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用的耳机很好,口味变“叼”了,普通消费者未必会介意这些缺点。但从近年来TWS耳机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显然无论消费者还是厂商都不傻。大家都知道早期TWS耳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短板,于是快速的方案迭代和功能增加,就成为了近年中端乃至入门级TWS耳机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

只不过这样一来,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当越来越多定位相对较低的TWS耳机开始越做越好,并具备了以往旗舰产品才能有的功能时,这实际上就把压力转移到了这些产品身上。

比如2020年6月,OPPO推出了定位中端的Enco W51,其采用了7mm的石墨烯振膜,双核降噪主控,以及双MIC降噪设计。按照当时官方公布的参数,Enco W51的降噪深度已经达到了以往部分千元级TWS降噪耳机的水平,但它的起售价却仅有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499元)。

又比如说同样是在2020年6月,vivo则端出了主打音质的TWS Neo真无线耳机。它采用了行业少见的14.2mm超大口径振膜(在TWS里算非常大了),并首发了能同时实现游戏低延迟和高码率高音质传输的aptX Adaptive协议。事实上这也是整个TWS耳机行业首次实现对近似无损传输协议的兼容,换句话说,至少在数据传输这个环节上,售价仅499元的vivo TWS Neo做到了许多更高价格产品都做不到的事情。

不止如此,就在近日,高通方面“不声不响”地发布了型号为QCC305x的全新系列TWS耳机主控方案。从型号来看,QCC305X系列显然属于高通旗下的中低端方案,但是当我们关注它的相关信息时会发现,其支持最新的蓝牙LE音频传输协议、支持最新的自适应主动降噪(Adaptive ANC)技术,支持我们前文中提到的aptX Adaptive自适应低延迟编码,支持cVc通话降噪,甚至还具备很多旗舰TWS耳机都没有的多设备音频分享功能(一台手机可以把自己播放的音频分享给很多台耳机,而不像现在只能连接1-2个蓝牙音频设备)。

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当然可以说,这代表着即便是不“发烧”的消费者,也还是会对TWS耳机曾经的糟糕体验有所感受,会自然产生对更高品质的需求,进而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下放。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就导致了对于那些原本定位高端的产品来说,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要想撑住高高在上的价格体系,现在的难度其实要比一两年前大多了。

请注意,我们并不是说高端的TWS耳机没就没有“出路”了。实际上纵观目前的市场上就不难发现,虽然入门级产品在品质上的确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但具体到用料、设计、功能设计上,高端产品依旧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说采用更高品质的多单元发声部件,比如说使用镁、锆或者钛之类的高端外壳材料(确实对音质有用,缺点就是贵),比如在耳机里塞进更多的降噪mic,实现更自然的降噪效果,又比如为TWS耳机加入心率测量、自动运动统计、耳温测量之类的健康相关功能,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等等。

当然,以上的这些设计和产品思路,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同样会被普及到主流产品中,从而使得高端TWS耳机再次面临竞争压力。但无论是从技术发展,还是消费者使用体验的角度来说,这难道不正是一个健康的消费电子行业所应该具备的特征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智能穿戴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