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常用食材,用对了有益于健康。
(第九篇)
87、丝瓜
丝瓜,别名绵瓜,布瓜,天罗,蛮瓜,洗锅罗瓜(《纲目》)。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
主要功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纲目》:“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痒,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痛疽疮肿,齿匿^虫,痘疹胎毒。”
月经不调者,身体疲乏、痰喘咳嗽、产后乳汁不通的妇女适宜吃丝瓜。
体质虚寒、腹泻者不宜多食。
丝瓜根:味甘,性平。主要功能活血,通络,消肿。可用治偏头痛,腰痛,乳腺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丝瓜叶:苦、酸,凉。主要能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同丝瓜藤)。可用于咳嗽,暑热口渴,创伤出血,疮癣,天疱疮,痱子,疔肿,痈疽,烫火伤。
《随息居饮食谱》:“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丝瓜的果实维管束(丝瓜络):甘,平。主要功能通经活络,清热化痰,利尿消肿。可用于筋骨痛,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疼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
丝瓜络烧成炭有止血的作用,可治便血,血崩。
88、佛手柑
佛手柑,别名佛手香橼、福寿柑、广佛手、佛手果、五指柑、佛手、密罗柑。
佛手柑采摘后切片晒干,是一种常用的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中药。也可以将新鲜的佛手柑通过一些制作工艺做成可口的干果,用作零食。
佛手柑,性温,味辛、苦、酸。入肝、胃经。
主要功能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闽南民间草药》:“治妇女白带:佛手五钱至一两,猪小肠一尺,水煎服。”“治痰气咳嗽:陈佛手二至三钱,水煎饮。”
89、番茄
番茄,别名西红柿。在餐桌上很常用而且很受喜爱。番茄炒肉片、番茄炒蛋、番茄鸡蛋紫菜汤,可口而营养,男女老幼均宜。
番茄当中含有着丰富的维生素c,含各种营养元素, 酸酸甜甜的口感非常好。
番茄对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陆川本草》:“甘酸,微寒。”“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可煎汤和生食。
90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味辛甘香甜,性温。入脾、肾经。主要功能可温阳,散寒,理气。用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胃部胀闷等。
《本草蒙荃》:“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阴虚火旺的患者和干燥综合征不宜多食,甚则会诱发目眼疾病和引发疮疖的发生。
八角茴香果实在日常调味中可直接使用,如炖、煮、腌、卤、泡等,也可添加配料加工成五香调味粉。
八角茴香油和八角油树脂则通常用于肉类制品、调味品、软饮料、冷饮、糖果以及糕点、烘烤食品等食品加工业领域。
91 、马铃薯
马铃薯又名洋芋、阳芋、洋番薯、土豆、山洋芋等。
马铃薯味甘性平。入脾、胃经。主要功能补气,健脾,消炎。有用治腮腺炎,烫伤。
《湖南药物志》:“治烫伤:马铃薯,磨汁涂伤处。”
马铃薯的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能对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等疾病有帮助。
马铃薯含粗纤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避免便秘者用力憋气排便而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等症状。
92 、藕
藕,别名光旁,莲藕。入心、脾、胃经。《本草经疏》:“生者甘,寒;熟者甘,温。”
藕生吃熟吃两相宜。
生用:清热,凉血,散瘀。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
熟用: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孟诜:“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
《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解酒毒,压食及病后热渴。”
天气干燥时或患鼻出血的人可以多煮藕汤喝。
藕有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从而净化血液。
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还富含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有益。
七孔藕的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凉拌或清炒最为合适。
93 、番薯
番薯,别名红山药,甘薯,山芋,地瓜,红薯,土瓜。白薯等。
番薯性平,味甘。入脾、肾二经。
主要功能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
古人有用番薯治疗湿热黄疸,《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薯煮食,其黄自退。”
“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鲗鱼、鳢鱼食,温中补虚。”(《本草求原》)
番薯能壅气,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番薯的茎叶,又称番薯藤,性微凉,味甘涩,无毒。主要功能治吐泻,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痈疮。
妇女产后乳汁少,用番薯叶和猪腩肉煎汤饮。
用新鲜嫩绿的番薯叶加蒜蓉炒肉片,是餐桌上一道美味的菜肴。
94 、马蹄
马蹄,又称荸荠(《日用本草》),马薯,水芋,乌芋,乌茨地栗,红慈菇等。
马蹄味甘,性寒。入肺、胃经。主要功能是清热,化痰,消积。可治温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咽喉肿痛,赘疣。
《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本草汇编》:“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
马蹄可以用来烹调,并可制成淀粉作配料,或做成马蹄糕作小吃。生吃马蹄要把芽眼和外皮彻底清除,防止有姜片虫卵从口进入肠道寄生。
马蹄做菜如“马蹄炒虾仁”、“马蹄炒鸡丁”等。亦可作水果、作蔬菜,制罐头,作凉果蜜饯。
马蹄性寒,对小儿消化力弱、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和有血虚者应慎用。
《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症患者也可多食;对于高血压、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沥涩不通、痔疮患者防止痔疮出血、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
马蹄汁加鲜藕汁(或用蔗浆)、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有生津消热作用。“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温病条辨》五汁饮)。
马蹄、红萝卜、竹蔗或芦根煮水代茶,可助麻疹早发,早回,预防产生并发症。
95 、芋头
餐桌上常见的百合莲子香芋汤和椰汁香芋鸡煲都很受大众喜欢。
芋头味甘辛,性平。
别名芋根,芋魁,土芝,芋艿。
芋头植物的叶(芋叶)、叶柄(芋梗)、花(芋头花)可供药用。
主要功能是消疬散结。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块,牛皮癣,烫火伤。
《滇南本草》:“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
《中华医学大辞典》中记载了用芋头配陈海蛰皮、荸荠制作成芋艿丸,可用于治疗瘰疬已溃或未溃的病人。
芋头由于芋头的黏液中含有皂甙,能刺激皮肤发痒,因此生剥芋头皮时,可以倒点醋在手中,搓一搓再削皮,芋头就伤不到你了。
不过如果手部有未愈的伤口,就不可以用这个方法。削了皮的芋头碰上水再接触皮肤,就会更痒了。所以,芋头去皮时,要保持手部的干燥,可以减少痒的发生。如果不小心接触皮肤发痒时,涂抹生姜,或在火上烘烤片刻,或浸泡醋水都可以止痒。
96 、香菇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
香菇性平,味甘。入胃肝经。主要功能是益胃气,托痘疹。
《日用本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随息居饮食谱》:“痧痘后、产后、病后忌之。”
《本草求真》:“香蕈,食中佳品,凡菇禀土热毒,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然此性极滞濡,中虚服之有益,中寒与滞,食之不无滋害。取冬产肉厚,细如钱大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