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董其昌书画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馆进行,崔寒柏老师日前赴上海观展,并为部分书友现场解读董其昌,现将解读音频公布于此——
董其昌如云
文 崔寒柏
我从学书伊始就没怎么看上的几位书法家,在我学书三十年以后却渐渐地喜爱起来了。
首先是肥肥扁扁的苏东坡,在我四十岁前后竟爱得个你中有我,不分彼此;接下来是董其昌,有一天我对太太讲,我终于最后一个看懂了公认的超一流书家董其昌。身为书法专业硕士,太太作为我的第一评委,此时也只有一句评语:“你进步了!”将近五十岁,我的字又冒出了钟繇的味道,虽然我从未临过钟的一个字,此时却好像返祖一样,由钟衍生出诸种风格,我学遍各家,一总结却又回到了钟,而且是那么地不期而遇!
我好奇地问太太:“奇怪,我怎么这时才读懂了董其昌?”太太淡定地说:“你以前都在技法层面摸索,在用笔和结构中追求精准,这种具象约束了你,你现在感受到了形而上,所以才能会意董。”我非常不理解,太太的人生经历十分简单,怎么能悟出这等程度。太太狠狠地回了一句:“谁让你不看电视连续剧的!”太太都是对的,这次也不例外!
脱离了书写习惯的当代,人们学习书法只学了字的形状,以形为准却忽略了产生形的过程。先以形和表现出来的效果入手,再去想当然地还原产生的过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完整地正确重复这一过程,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像古人那样快速地写出完整的笔画,更不能凭借正确的笔法在书写中生发出字的走势与结构。这种近乎描摹的用笔,以及需要背习的经典字型把这些学子引错了方向,并耗去了大量的可贵时光。描摹的准确,字型及效果的逼真,使临摹走入了歧途。学得越多越具象,就越难以上升为形以外的抽象,并在极端的自主状态下焕发出神采。有些人习董,但只做型上的记忆,这其实与真正的董相去甚远。
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思翁。松江华亭,也就是今天的上海人,明朝最出色的书法家,一代画派宗师,也是大收藏家。爱鉴定且敢定论,但乏根据而多凭臆测。出生于1555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属虎),经查证其星座应属于水瓶座,阳历与我的生日差一天,阴历则差两天,一样是属虎尾巴。西方盛兴的星座有它的科学性,就像中医的原理,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原因,但总结出来的结果还是很有规律的。
水瓶座,风向星座,特点是创新、富有想象力、古怪、另类、博爱、自由、漫不经心、矛盾、突变、敏感、聪慧。水瓶座的符号象征水和空气波,是革新的代表,看似有规律,但没有具体的形象。
董其昌家庭并不显赫,三十五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八岁授翰林院偏修;五十岁任湖广提学副使;六十六岁召为太常寺少卿,未上任;六十八岁任太常寺少卿兼国子监习业;六十九岁进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七十七岁应崇祯召入北京,八十岁加太子太保、政仕。每次为官都不长,在魏忠贤与东林党的争斗中左右逢源,危难中都能全身而退,再回江南过着优哉游哉的寓公生活,广结文友,鉴赏品评题跋书画。董其昌一生所收、所题、所鉴书画作品无数,虽然有很多鉴定全凭一时兴起,但大量观望真迹使得敏感的董其昌对书画的感受几乎强于历代书家,这些天然的经历结合了他散漫不争的习惯,催发出了董其昌云里雾里的书法特征。凭的是丝缕的感觉,写的是漫无的边际。
董其昌十七岁的时候参加乡试,因为字迹不工被点为第二,耻而发奋,竟成就一代大家。即使如此,这种后发力与天生就书写优秀的大家们依然有着差别,就其笔触的精妙与结构的精准上仍然与大家有所差距,单字的字型楷书与行书也难统一,行书草书中的韵动没有收敛成楷书中的有效元素,因而在历代是最没有说服力的大家。但是只凭着云里来去的行草书,董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虚渺书风,在重如摩崖、魏碑,庄若唐楷,蛟龙似右军,驾思如苏黄之后,又以举重若轻的笔触,展示了书法从地下升腾到云端的全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董的小楷尚工,大字不精。但婀娜的身段使得字型多变,也就是说他是在失去了单字的形态而去迎合了整篇。所以,董的字型如果不是在动态中感悟,不是感悟他韵动道理的话,就型和效果来说,是不可考量和效法的。我想这也正是我和很多老师都不主张学董的原因吧。
正因为董字在用笔和单字结构上的漫不经心,在书写中大量地感知字与字的关系,所以董字的云中雾中变幻深得兰亭之妙。我认为兰亭之中因字势、因张力而自然构成的字与字的关系、实与虚的关系、黑与白的关系才是兰亭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欧临没有,褚临没有,虞临也没有,只有冯摹有。因为临是对临,重在单字,而摹是把纸罩在原迹上,整篇的布白几乎与原迹相同。
由此所看,董的具象不精正是其抽象良好之源。董的一生都在与赵孟頫比,其实他不用比,因为赵的器识要高于他,所以在具象的质感和由质感所产生的底蕴上董是不可及的。但是赵字过实、无处不展现在人们的眼底,反而产生不出回味的感受。这种字令人敬佩,但宫中端庄美女摆在面前,再美也会被人说三道四;董字之美未必及赵,可远在天边的婀娜,想想都是美。
本帖图片均为上博展出作品
以董的虚非要去比赵的实,好像不那么容易有结果,但纵观元、明,的确也没有人能出二人之右者。
何必学赵的实,因为赵的那些实都拟自于王羲之和唐宋大家,别人嚼过的东西既不是原味也没有嚼头;何必学董,董的飘渺非有其性情者不可有,而有其性情者还有必要去学他吗?
后人都论董翁是个大地主,鱼肉乡里,但想人无完人,反正我们不学那种德行或者也学不来。何必因噎而废食,守着那么婀娜的女人不去欣赏而去议论她那不堪的私生活呢?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