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只是因为刘备可能是他唯一的选择

2020-12-18新闻16

刘备和诸葛亮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君臣相得的典范。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刘备从只有新野蛋丸之地的割据小势力,成长为地盘跨越荆州益州二州的庞大的势力,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这些成就足以表明诸葛亮拥有非凡的才华。

然而,刘备与诸葛亮的相识相知,却成为后人疑惑的事情。简单地讲,刘备据守新野,寄人篱下,手中士兵数千,身边只有关张赵糜简等几个将领和谋士,南面要面对刘表的猜忌,背面要时刻应对曹操大军南下。当时的刘备可谓狼狈之极,表面上看毫无希望。而天才般的诸葛亮却在此时选择了落魄的刘备,这无疑让人费解。起码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投靠曹操似乎更靠谱些。

三顾茅庐的疑惑

诸葛亮投奔刘备,缘于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故事也由于三国演义而流传千古。历史上关于三顾茅庐的记载是非常简单的,《三国志》用12个字就把这个故事讲完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意思是说,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于是去请诸葛亮,去了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可是问题来了,刘备是怎么知道诸葛亮有才华的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有两个人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两个人是徐庶和司马徽。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著《襄阳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兼同窗,司马徽是诸葛亮的老师,他们都是诸葛亮亲近之人,替诸葛亮吹吹牛,举荐诸葛亮,也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说刘备是诸葛亮唯一的选择呢

这要从三国时的人才举荐制度说起,汉朝对于人才的举荐主要采取的是察举制,推荐制是指朝廷根据地区不同来发放举荐的指标,各地区的官员自己考察辖区内是否有合适的人才,然后推荐给朝廷,朝廷经过考核之后即可任用。三国属于战乱年代,正常的察举制被破坏,人才举荐一般都是由官员直接举荐,例如荀彧认识一个人叫郭嘉,他觉得郭嘉很优秀,于是直接推荐给曹操,曹操一见郭嘉,觉得这人真有才华,于是就重用郭嘉。

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他是希望自己能够像管仲、乐毅那样建功立业,过隐居的生活只是暂时的,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有几个选择了:

1.投靠刘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史料证明诸葛亮曾经投靠刘表,但《襄阳记》有段记载,荆州名士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家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按照黄承彦的说,他的女儿容貌丑,但才华配得上诸葛亮,事实上诸葛亮长相是很帅气的,黄承彦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黄承彦不仅是荆州的名士,更是刘表的亲戚。诸葛亮虽也是士族,但根基是在徐州,因为战乱的缘故才迁移到荆州的,只能算是落魄的士族。娶了黄承彦的女儿对提高诸葛亮的身份地位是很有帮助的,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可能想通过姻亲关系向刘表自荐,但没有成功。

2.投靠曹操或其他割据势力。其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当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虽然很有才华,但是知道他有才华的人就那么几个,都是他身边的人,这些人都在荆州(《三国志》记载: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曹操、孙权或其它割据势力的人甚至不知道诸葛亮的存在。在当时被别人推荐更容易得到机会,但自己自荐则机会渺茫,中国历史上自荐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数。如果诸葛亮自己跑到曹操或其他人那里自荐,多半会碰一鼻子灰。况且诸葛亮对曹操可能并没有好感,诸葛亮一家躲避战乱迁移到荆州的原因正是因为曹操攻打徐州。

那么诸葛亮唯一能够选择的就剩下是刘备了,正好刘备也符合诸葛亮的要求。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让他得到诸葛亮的好感,在与刘备见面的过程中,诸葛亮感受到刘备的魅力和他所拥有的潜力。而当时刘备身边有关张赵等优秀的将领,却缺乏谋士,诸葛亮很明白,此时加入刘备军团,对他来讲是个机会,他很快就能得到重用。

所以诸葛亮精心准备“隆中对”,坐等刘备三顾,凭“隆中对”打动刘备,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孙权#诸葛亮#刘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