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侯国史话卷百〇二晋国再失一位翼侯,但其死因却是个历史之谜

2020-12-18新闻15

《竹书》之中“(桓王)十四年,王命虢仲伐曲沃,立晋哀侯弟缗于翼”的记载。可是,这不就是一条正常的天子发兵讨逆的记载嘛(曲沃相对于翼城来说是反叛的一方,所以在下称其为“天子讨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被称为诡异啊?要说有点问题的话,也是“闲叙”你上次“晋国史话”讲到了嫡系族人拥立了“小子侯”,怎么还没讲他,就又提出了“晋侯缗”呢?

的确,仅看《竹书》的这条记载确实看不出什么诡异之处,我也确实没怎么讲晋小子侯,就直接跳到了晋侯缗。之所以在下要把朝廷发兵一事先提出来,是因为这场伐曲沃之战,影响了整个晋国嫡庶双方第6次交锋的结果。于是,鄙人决定采用倒叙的方式,先让各位知道嫡系一方又换了一位新的翼侯,从而勾起您们对第6次交锋过程以及晋小子侯结局的好奇心。然后,我再带大家往前追寻、探秘,看看整个事件的诡异之处。

1、第6次交锋嫡庶双方没有交战,桓王为何出兵?

看到《竹书》中桓王派兵讨伐曲沃的记载,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翼城一方又被曲沃攻打了,这才逼着朝廷不得不派兵救援。毕竟在这之前,王师(或者称虢师更合适)已经连续两年参与了“围魏取芮伯万”和“繻葛之战”两场战争。在这第三个年头里,天子会不顾王师的疲惫又强行出兵,势必要有不可抗力才行。

但是,就在下目前所读到的这些史料来看,嫡庶双方第6次交锋相对比较“安静”。并没有发生类似曲沃庄伯攻击翼城,或者曲沃武公大破晋哀侯来犯这样的战事,完完全全只有天子一方出兵而已。这正是整件事第一个诡异之处,即嫡庶双方没有交战,为何桓王不让疲惫的王师进行休整,反而要强行讨伐曲沃呢?

答案其实在史书中已有记载,便是晋小子侯被杀了。

2、没有开战,小子侯如何被杀?是有叛徒,还是曲沃派了刺客?

既然史书所记晋小子侯是被杀害的,显然排除了他因病离世的可能。再加上嫡庶双方这一次并没有发生战事,那嫡系晋侯的死又能让人联想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类似于晋昭侯,本方出现了潘父那样的叛徒,从而导致国君被杀。另一种情况则是类似于晋孝侯,曲沃一方想办法使人进入翼城,趁机杀害了在位的翼侯。那晋小子侯到底是死于叛徒之手,还是对方的刺客之手呢?

这又是整件事中第二个诡异之处。因为据史书记载,嫡系一方这一次并没有再出现叛徒,而曲沃一方也没有机会进入翼城去刺杀国君。小子侯真正被杀的原因,是他自投罗网跑到了曲沃,从而被害死在了那里。您说这是不是很诡异,明明双方已经水火不容了,刚继位没多久的小子侯为什么会主动送上门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3、曲沃一方的威胁与日俱增,弱势的小子侯为何“送货上门”?

从晋昭侯开始算起,翼城方已经与曲沃方连续对抗了五代人。虽然庶系族人始终没能彻底打垮嫡系一族,但来自曲沃的威胁可以说是与日俱增。小子侯本就年岁不大,又身处弱势的翼城一方,还刚见证了自己的父亲晋哀侯盲目出征被杀的经过,显然应该老老实实躲在城内才是。

可偏偏如上条诡异之处提到的那样,姬小子居然主动把自己“送货上门”到了曲沃,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目前能看到的所有史书,要不就不提小子侯如何被害,要不就用“曲沃伯诱小子侯杀之”这样含糊不清的记载一笔带过。让小子侯如何被诱骗至曲沃成为史上一桩悬案,更是本次事件中第三个诡异之处。

就目前在下看到的有关小子侯被诱骗原因的猜测有这样几条:其一,曲沃武公以美女诱惑小子侯来曲沃;其二,武公以各种财富、利益诱骗小子侯来曲沃;其三,武公以议和为名诱使小子侯来曲沃。可看到这些猜测之后,鄙人觉得都不太合理。至少这三条原因都不足以逼着小子侯来只身犯险,他完全能够安排属下大臣去接美女、取财富、谈议和,甚至干脆拒绝也是可以的。

于是,在下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推测,小子侯之所以会无法拒绝前往曲沃,原因应该与其父亲晋哀侯有关。因为,周朝是我国古代礼乐文明最盛行的时代,而这礼制之中一定包含着孝义之道,小子侯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也要遵从孝道。可他的父亲晋哀侯当年是被俘死在了曲沃,算来小子侯继位已逾三年,守孝之期都过了,父亲还没有安葬,这是让他无法心安的。或许,曲沃武公刚好抓住了小子侯的这个弱点,以送归晋哀侯遗体为名,让小子侯亲自来曲沃迎回父亲的灵柩。身为国君,又是孝子的姬小子当然不能拒绝这样的提议,只能只身犯险把自己也送入了虎口。

4、《竹书》与《左传》产生了分歧,让小子侯被杀时间成疑

通过以上三条的分析,咱们已经探索出了晋国嫡庶之争第6次交锋中的三个诡异之处。但这还是没有说完,鄙人又发现了第四处,即小子侯被杀以及桓王出兵的时间居然也出了问题。那在下是如何发现这疑点的呢?这就又要提到一本与《竹书》记载有出入的史书了。只不过,此次与它产生分歧的史书乃是《左传》,而《史记》这回倒跟《竹书》基本保持一致。

据《竹书》、《史记》所记,晋小子侯被害及朝廷派兵的时间,应处于桓王十三年至十四年间(即鲁桓公五年至六年的时候)。可《左传》给出的时间竟然变成了鲁桓公七年至八年,整体延后了两年之久。那到底这一次是《竹书》、《史记》对了呢?还是《左传》更严谨呢?

予以为这一回要少数服从多数一次了,即《竹书》为代表的这个时间更准确一些。当然了,在下并不只是因为支持这个时间段的史料更多,就信其为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竹书》乃晋国史官编撰的史书,咱们既然在研究晋侯被害的时间点,肯定还是要以他们的史书为准了。

好了,“闲叙”从晋小子侯被害事件中发现的四个诡异之处已经都告诉大家了,不知各位是不是也觉得晋国的这次嫡庶之争很不可思议呢?明明双方没有开战,却引出了“大家长”的军队来讨逆;明明新继位的晋侯可以躲在“安全屋”里苟活很久,却不明原因地自投罗网、死于非命,最终还成为真正的历史悬案。反正,这第6次交锋,曲沃方再次取得了胜利,而翼城方也在天子的帮助下匆匆拥立了晋侯缗。那接下来晋侯缗的命运如何?晋国嫡庶双方还要如何较量呢?

#先秦时代#曲沃#小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