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实力选手要来了 这样的CR

2020-12-18新闻16

“20多万、SUV、绿牌,有什么车型可以推荐?”

自从上海限行政策严格之后,经常会收到朋友们这样的咨询,蓝牌中标率不高,在购买新能源车仍送牌的前提下,诸多上海的朋友都考虑购入一辆插混车型,这样一来即可满足平时市内出行的需要,又不必担心“充电难”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就目前而言,售价20多万的插混SUV并不多,并且以自主品牌车型为主,这样的状态导致可供上海消费者选择的空间较小,推荐车型也就成了一件麻烦事。

“如果你有购车需求的话,可以稍微等等,

CR-V(参数|图片) 锐·混动e+就要来了。”对每一个咨询者,我几乎都会附上这样一句话,因为在我看来在同级别车型当中,CR-V 锐·混动e+拥有最高的产品实力。

独具一格 扎实前行

与诸多车企紧随政策步伐,“紧急拼凑”插混、纯电等新能源车型不同,东风Honda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向新能源市场发展,从燃油到混动、插混、纯电,一步一步逐步递进,东风Honda对新能源市场的规划明了、清晰,即使在新能源补贴大行其道,“骗补事件”频出的状态下,东风Honda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自己的电动化战略路线。

这样坚定的行为背后,是对产品、对消费者负责的最好展现,而作为东风Honda旗下首款PHEV车型,CR-V 锐·混动e+ 将会拥有超强的产品实力。

CR-V作为中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SUV之一,在这样背景下,也让消费者对CR-V 锐·混动e+充满了期待。从外观而言,PHEV车型与燃油车的区别并不大,横幅式镀铬饰条贯穿车头并与两侧大灯相连,底部梯形格栅周围带有镀铬饰条贯穿,依然是那种经典熟悉的味道,而在车尾部分,PHEV版CR-V两侧LED尾灯中间由镀铬饰条相连,保险杠造型相比燃油版只是取消了尾排设计。

除了这些相似性之外,CR-V 锐·混动e+ 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多辐式结构、蓝色本田H标志、以及车尾PHEV标志都彰显了这并非一辆普通的CR-V,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插混版CR-V的长宽高分别为4694/1861/1679mm,相比燃油版车型在长度和宽度上均有所提升,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车拥有出众的空间表现。

提到空间就不得不提本田的“MM理念”,在该理念的加持下,在空间表现方面东风Honda的车要比同级竞品车型更胜一筹。正是出于对空间利用率的考量,CR-V锐·混动e+运用了扁平化电池组,这令新车的电池容量比普通混动车型扩大十余倍后,车内空间基本保持不变,这为驾乘舒适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一流技术 不负众望

除了特有标识和空间表现之外,CR-V 锐·混动e+最为值得关注的非动力系统莫属了,搭载的SPORT Hybrid e+系统,是基于i-MMD混动技术开发而来,这套被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评为世界一流的混动技术,具有更快、更远、更顺、更可靠的四大核心优势。该系统由2.0L发动机+电机组成,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106kW(145马力),电动机额定功率为67.5kW,最大功率为184马力。与之匹配的是E-CVT变速箱,这样的组合下,在传输效率和行车平顺性上都会有极为出众的优势。

在该套动力系统的加持下,新车的每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1.1L,16kWh的三元锂电池,也为新车提供了80km纯电续航。此外,东风Honda还为CR-V 锐·混动e+提供了EV Drive Mode纯电动驱动模式、Hybrid Drive Mode混合动力驱动模式、Engine Drive Mode发动机驱动模式,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驾驶需求。

从这样出众的实力中不难看出,插混版CR-V必将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它的到来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众多消费者的购车难题。

不二选择 值得期待

当下新能源市场颇为火爆,诸多新能源车企的股价频频突破新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充电难、里程忧虑、用车安全等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这也正是目前新能源市场呈现出高端电动车与低端电动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原因,而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的电动车产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家庭的第二辆车,换句话而言,当下电动车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用车需求。

东风Honda在电动化战略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难题,就目前而言,不管是更省油的混动,还是可上绿牌的插混,都能满足消费者对便利性与经济性兼顾的用车需求,这一点在CR-V系列车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有购车需求,又有便利性和经济性兼顾的需求,那不妨等一等CR-V锐·混动e+。

文/徐进凯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21-30万#紧凑型SUV#理念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