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向孙权“求督荆州”是败笔。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后,曹操退回中原,南方战线以襄阳、江陵、合肥为“三大要塞”。孙权派出周瑜进攻南郡(治所江陵县),张昭进攻当涂县,自己亲率大军进攻合肥。刘备则派出关羽、张飞支援周瑜进攻南郡,自己带着赵云以“荆州刺史刘琦”的名义南下进攻刚刚归顺曹操的“荆南四郡”。
孙权三路出击两路失败,只有周瑜这一路苦战一年之久终于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夺取了南郡。刘备则趁虚而入,轻易夺取了荆南四郡。如果此时刘备不是向孙权“求督荆州”,而是以“荆南四郡”为基地南下交州,那才是“上上签”。
第一,孙权独自面对曹操压力
一旦刘备放弃江夏与南郡,则孙权集团单独面对曹操的军事压力,刘备控制的“荆南四郡”与曹操控制区并不接壤。既然有曹操的军事压力,孙权当然无暇他顾。刘备北面是孙权,孙权北面是曹操,这也就使得孙权完全成为帮助刘备抵抗曹操的藩篱,如同后来帮朱元璋抵抗元朝的韩林儿。
曹操的军事力量要比孙权强大得多,孙权当然不能分心。刘备就躲在后面转而南下发展,此时孙权即使有周瑜这样的旷世名将,岂能在曹操军事压力下西取巴蜀南征交州?
第二,刘备可以南下夺取交州七郡
苍梧太守吴巨本就是刘表旧部,与刘备关系密切。当年赤壁之战前,刘备就考虑过投奔吴巨。这次刘备趁着夺取荆南四郡的余威,收降了黄忠、魏延等猛将,完全可以留下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坐镇荆南四郡,自己带着赵云、黄忠、魏延南下夺取荆南四郡。
交趾太守士燮是“现实主义者”,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刘备大军的对手,毕竟刘备也是东汉末期“三大枭雄”之一。夺取了交州七郡,刘备可以把整个交州与荆南四郡连为一体,全部交给诸葛亮打理,让关羽、赵云分别坐镇荆南四郡与交州七郡,自己伺机进入巴蜀。
第三,刘备可以趁机进入巴蜀
孙权北上进攻合肥后,曹操几乎隔一年都会南征江东,这也导致孙权与曹操“两虎相争”。刘备可以趁机从荆南四郡进入益州,借口帮助刘璋驱逐汉中张鲁逐步控制益州。刘璋虽然无能,但刘璋麾下能臣猛将不少,这也是刘备“割据大西南”的基础。从荆南四郡照样可以入川,还可以避免与曹操直接发生冲突。
刘备一旦进入巴蜀,就可以趁势夺取汉中,从而把东川、西川、荆南、交州连为一体。还可以简化行政机构,从而减少行政开始。必要时可以效仿晋国的“六卿制度”,例如把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魏延、赵云等人设置为“六军”主帅。这也是后来西魏宇文泰“八柱国”与后金努尔哈赤“八旗”的由来,各军半数军队戍边,半数军队宿卫。
第四,刘备趁着马超叛乱进入关中
完成了“六卿”整备后,刘备就要北上进入关中,例如在马超叛乱时“搅局”。马超一旦得到刘备的支援,曹操就很难将其消灭。一旦有马超的接应,刘备进入关中也就不是难事。马超不一定愿意归顺刘备,但刘备可以支持马超不断骚扰曹操,即使是彭越那样“半独立状态”也未尝不可。
夺取了关中,曹操就难以将刘备封堵在秦岭以南。刘备夺取了关中,与汉中连为一体,也就可以自封为汉中王。此时的刘备控制地盘毫不逊色于后来的宇文泰叔侄,刘备就可以充分发挥诸葛亮擅长治国的优势,逐步完成对曹操的逆袭。
第五,刘备趁着曹操病逝大举东征
曹操病逝后,曹丕控制的政局出现混乱,例如青州兵叛乱。此时刘备就应该联合孙权一起“北伐”,刘备大军从关中向河内进军,刘封则从上庸三郡向南阳进军。曹丕当然可以派出曹真、司马懿分别抗击刘备两路进攻,但孙权只要“不捣乱”也会分散曹丕的注意力。
刘备的“六卿制度”虽然会给以后的军事分裂埋下祸根,但只要刘备还在,这种“分裂”就不会造成实际危害。刘备趁着法正等人健在,夺取中原复兴汉室,这才有“反三国”的机会。消灭了曹丕集团,孙权集团的消灭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