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站在5G风口的陕西联通,亮出三张牌

2020-12-18新闻13

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燃灯者:在塔顶,照亮未来

一顶矿工帽,成了博览会上的“明星”。

2020年9月,陕北高原正是金秋时节、天高气爽。第十五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上,出现了一张新面孔:红艳艳的古代“盘长”纹饰,像极了中国结——那是陕西联通的展台。

煤炭行业的展会,咋通信运营商也来凑热闹?

令人意外的是:展台前还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海内外的客商,目光都聚焦在陕西联通此次展出的一顶矿工帽上。

这是一顶数字化的矿工帽,井下人员戴着它,就能在远端实现静态30厘米、动态1米的精准定位。

换句话说,煤矿企业对于井下作业情况、人员安全管理,有帽在手、尽在掌握。

这顶帽子,出自世界500强企业、陕西龙头国企——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旗下的陕北矿业公司张家峁煤矿。这也是陕西省内第一家落地的“5G+智慧矿山”项目,是陕西联通与陕煤化集团陕北矿业公司的强强联合、跨界合作。

用陕西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继秋的话说,这是一个与重点行业的标杆企业联手打造的5G灯塔项目。

致力打造灯塔项目、示范助推转型升级——陈继秋为陕西联通的5G发展攻坚战确立了主攻方向。

何为灯塔项目?

5G是风口,众人皆知;智慧是方向,大势所趋。但,突破之道在哪儿?——有别于过去零敲碎打的单点项目,陕西联通未来将致力于寻找各行各业中的标杆企业,特别是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向他们推介5G技术,特别是推介陕西联通的优质5G产品及服务管理理念——这种强强联合、跨界合作的示范项目,就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张家峁,一座位于榆林神木市北边的小山村。和许多黄土高原的乡村一样,煤矿的发现改变了这里千百年来的落后社会面貌,同时却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黑大笨粗”的传统产业形象,以至于煤矿工人被叫成“煤黑子”。

可走进如今的张家峁煤矿,多个综采作业面都已实现智能化改造、井下人员和车辆实现极微距离的精准定位、井下17个主要测风站已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一键出煤减少了过去40%的工作量……正是5G引领,才让矿山变得更智慧。

当然,这种“地面控制为主、井下监控为辅、全面少人化”的巨大变化,来源于一环扣一环的系统改造:重新梳理设备参数、设计从井下到地面的全煤流智能监控……灯塔项目是陕西联通为各行各业打造的一个“未来样板间”,样板间的设计和建设者,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张家峁的嬗变,只是一个缩影。与政府层面更广阔的探索,正在达成:今年以来,陕西联通与咸阳市政府签署5G应用创新实践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咸阳打造5G新型智慧城市;与铜川市政府签署5G新基建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中国(西北)红色数据湖一期落成启动,将共同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铜川各领域的深入应用……陕西联通打造的“未来样板间”正方兴未艾,一座座灯塔,将照亮三秦大地的未来。

满天星:为社会生活,数字化赋能

说到铜川,这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

曾经,铜川矿务局辉煌一时;后来,随着资源枯竭,这座煤城开始了艰难而顽强的转型。当地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头号工程,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此次,陕西联通与铜川联合打造的中国(西北)红色数据湖一期项目,就是5G新基建助力铜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次全新探索。

然而,我们不应忘记这座城市的历史,不应忘记那些曾为铜川发展贡献过光和热的矿业人。

2020年11月,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

铜川联通分公司与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开展“5G+智慧医疗”的新尝试。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位于铜川,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就是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曾为原煤炭部定点职业病会诊单位,相当于是给老铜川矿务局的干部职工量身定制的,建院67年来守护过近百万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个是年头非常古远、随着行业走下坡路而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老牌职业病防治机构,一个是致力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通信运营商,二者在未来将共同打造包括职业危害监测、健康管理、诊疗、康养等在内的基于5G新技术的职业病防控体系,乘着信息技术的东风,助力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完成华丽转身。

一老一新的牵手,为我们诠释了技术的真谛:某项技术,抑或某个行业,它的新与旧,从最深层次来理解,不在于年头和代际——只要能为人类不断带来福祉,只要能给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它就永葆青春的生命力。

这次牵手,也是陕西联通主动面向社会、为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进行数字化赋能的一个缩影——

不仅做灯塔,更要满天星。

不仅要发挥行业标杆、重点龙头的示范作用,更要让5G技术普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归根结底,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信息时代发展变革的受益者。

——这是作为中央驻陕企业的陕西联通,这是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

在革命圣地延安,联通公司深度融入智慧延安建设,触角涉及方方面面:

面向延安全市大棚种植农户,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棚内温湿度监测和大棚设施控制,为智慧农业发展积累经验;

参与延安革命纪念地创建5A级景区项目、梁家河实名入园系统建设,为智慧旅游贡献力量;

与延安市交警支队联合建设警务通项目,为延安市500余名交通干警提供移动执法服务……

这些项目,为延安社会治理丰富了手段,也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就在12月初,陕西联通与延安市政府共同开启了“5G+产业互联网”的全新合作,圣地延安高质量发展正在向更广阔的社会触角、更广泛的群众生活延伸——喜看那,星斗漫天,银河璀璨。

进化论:重塑自我,脱胎换骨

谁也没想到,地处商山洛水、经济欠发达的商洛联通分公司,在全省“放了个卫星”:

2020年一季度,新增有效商机181个,实现创新收入同比提升309%,预算完成率高达30.4%,勇夺全省第一。

商洛大步跨越的奥秘何在?

根源于两项改革:纵向的业务,穿透到底;横向的业务,统筹到边。

啥意思?

举例来说:从纵向看,商洛联通是市一级分公司,下面各县还有县一级分公司,这种公司架构与行政体系是一致的,但客观上存在层级化的弊端,同一项业务,市县之间能否通力衔接,会不会踢皮球,甚至打架?从横向看,公司内部分成各个业务部门,有负责营销的、承担经营发展任务,有负责支撑的、保障公司日常运转,虽然分工明确,但也存在部门利益和壁垒,五个指头,当然不如一个拳头有力。

商洛联通的改革,其核心精神,就是当业务来了,不论纵向层级、还是横向部门,只要是跟这项业务有关的,都必须通力合作、负责到底——这,也是商洛分公司逆袭的秘诀。

5G引领未来发展,陕西联通正在为各行各业提供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但问题随之而来——作为方案提供者的联通本身,又当如何转型升级?

打铁先要自身硬。

过去,我们将联通称之为通信运营商,但如今,它的面貌已经不太好定义:中国联通正在实施“五新”战略目标,即新治理、新基因、新运营、新动能、新业态,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让联通变得互联网化。

按照中国联通的战略目标,陕西联通正在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商洛联通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通过改革打通各级各部门,唯项目制、唯业务论,正契合互联网企业运营管理的去中心化理念;安康联通推动市县两级穿透,全市智慧党建、智慧人大、智慧政协、扶贫资金监管等市县一体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创新业务快速增长;全省自有线下营业厅,全面转向互联网化线上经营,通过“微信粉丝+抖音平台”,有的即将关停的营业厅业绩突飞猛进,人员工资从过去的“低保水平”一跃为业内顶尖……

有理由相信,一个勇于自我革命、业已脱胎换骨的通信运营商,才能为客户创造出最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陕西联通#5g#风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