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儿子、孙子来看我,都穿着白色的运动鞋过来,我就逗他们说今天穿好鞋过来啦!”在刘台地区住了40多年的裴阿姨说到这里笑得合不拢嘴。怎么看自家的长辈还不能穿“好鞋”?这就要从裴阿姨家门口的环境变化说起。
裴阿姨居住的河东区刘台片区以村民居住的平房为主,土地涉及东丽区万新街道南大桥村和增兴窑村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等,占地面积约212亩。片区内群众集中居住的平房点位共有居民197户399人,其中常住村民14户35人、租户183户364人,特殊困难群体13户14人。综合整治前,这里存在着私搭乱建、房屋老化、路面破损、排水不畅、乱堆乱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生活安全和质量。
“以前我家门口堆满了垃圾、废物,我要蹚着、踩着废物过去,家门口还有一个做物回生意的,规模很大,门口也是撒落着各种废品。”裴阿姨说,“没有水冲卫生间、路也是土路,赶上下雨,路上都是泥,没法儿走,还容易积水。”
家门口这个环境,让裴阿姨很不好意思让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有想见裴阿姨的,她和老伴就去子女家里见亲戚。而子女们需要来看裴阿姨的时候,每次都是穿着旧鞋来。而且门口的树木缺乏养护和修剪,乱长的树枝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树上缠绕的线路更是存在着安全隐患。
“赶上刮风下雨,我闺女就给我打电话,嘱咐我别出去,一怕水淹没了路,看不清滑倒,二怕线刮断了有危险。”裴阿姨说。可以说,治理刘台地区的环境成为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最大的心愿。
今年,河东区坚决贯彻“飞地”治理的要求,认真履行属地化管理职责,狠抓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全覆盖,针对上杭路街道刘台片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环境较为脏乱等问题,协同作战攻坚克难,下大力气改变片区整体面貌,消除安全隐患,打通群众心里的“堵点”。
不过,由于这里很多居民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很多私搭乱建也关系着百姓的生计,想解决这一难题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河东区上杭路街道芳水河畔社区党委书记李莹告诉记者,这个地区的流动人口较多,想要改变这里的环境,首先要摸清人口底数。为此他们一家一户进行排查,很多时候,租住人员白天工作,他们要从晚上才开始工作,为了做好排查,他们经常忙碌到晚上九十点钟。不仅需要调查谁住这,社区的工作人员还要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就业、健康等情况,像残疾人、困难群体的情况他们都一一记录下来。社区还安排了网格员,随时了解困难群体的需求,为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整治理过程中,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居民,我们就耐心做工作,从讲政策,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保障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李莹说,“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好‘吹哨报到机制’,像居民反映的树木问题、垃圾清理问题,都是通过社区的网格员反映给相关部门,让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
截至目前,在刘台片区先后拆除各类违章棚亭圈占46处、隐患房屋34间,共计5734平方米,打通区域内消防通道;组织回收非正规燃气用罐,更换合格用罐212个;新建冲水公厕5座,新增收水井28口;清拆破损路面,铺设新砖10000余平方米;清运堆物堆料、屋内垃圾2000余车;制作宣传社区公约、文明风尚等各类展板20块,取缔物品回收点12处,关闭无证经营商户6家、推动整改30家,完成了立面粉刷、管网修缮、飞线治理、路灯和监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区域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环境变好了,让很多在外居住的居民,选择搬回来居住,原住居民刘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片区内房屋出租到期后,不再选择对外出租,而是搬回来自行居住,他表示原来脏乱差的环境变化太大,现在看着爽眼、住着舒服,感谢党的好政策。
而裴阿姨的子女们现在不仅能穿着“好鞋”来看老人了,裴阿姨也愿意招呼亲戚朋友来家做客。裴阿姨说:“我院子里的地砖给重新铺了,电表也换成新的了,而且马路上没垃圾了,我这院子也干净了,现在在这住着比在楼房还舒服,给我钱我都不搬走。”
环境变好了,也让大伙的心气提高了,中秋国庆双节前夕,街道在清整出的小广场上举办群众文艺联欢晚会,片区居民自发登台表演,200余名群众观看,好多外来人员在居住地找到了归属感,现场的热烈气氛让裴阿姨现在说起来还非常激动。
下一步,河东区将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在压实属地责任、完善长效机制、强化联动作战上下功夫,持续推进“飞地”整治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地”,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区域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奠定坚实基础。
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