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从中原四战之地开始创业,最终天下九州曹操占得绝大部分,只留给吴蜀一小块地盘。曹操虽然军事征伐厉害,也有一定的文学能力,但是他在政治上却留下了一个漏洞,最终埋葬了曹魏政权。
曹操创业的时候,一班武将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这些均为曹操亲近的兄弟子侄。对于文官集团,曹操本人费心不多,主要是荀彧帮助他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但就是因为荀彧帮助建立的文官行政系统,才导致了曹操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
作为曹操的第一谋臣,刚开始荀彧和曹操的合作和互动是良好的。但是后来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曹操想要加九锡,称魏公,荀彧在这件事情上明确表示反对。最终荀彧忧郁而死,这对于曹操而言是个打击:最亲密的政治助手竟然不支持自己。
另外,曹操本人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来“挟汉家的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么别人当上丞相是不是也可以“挟曹家的天子以令诸侯”呢?如果真是可以的,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业,不是都要拱手让人了吗?所以曹操不信任文官集团。
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十常侍”等的所作所为,曹操是看在眼里的。外戚何进无勇无谋引得董卓进入京城,弄得天下大乱。再加上袁术和袁绍兄弟闹来闹去,而袁绍的两个儿子也是兄弟阋墙窝里斗。
这一系列的情况,使得曹操也不信任宦官集团、外戚和自己兄弟子侄。那么,作为权力运行的必备,尤其是最高权力,没有一个人可以包揽所有事务,需要有左膀右臂,需要有人来信任。曹操信任谁呢?答案是信任自己的秘书,比如刘放和孙资,他们的职务都是秘书郎,也是曹操决策的核心幕僚,能参与机密。
到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他登上皇位后,改秘书为中书。汉武帝时候有内朝和外朝,这里的中书相当于内朝,但是权力更大。刘放和孙资一个任中书监,一个任中书令。中书的职位非常重要,通常是各种政事在中书商量好了,才让宰相去执行。
曹丕死了,魏明帝曹叡继位,更加依赖中书里的刘放和孙资。魏明帝只活了36岁便驾崩了,在他病危的日子里,想让夏侯献和曹肇辅政。这两人对刘放和孙资一直把持最高权力不满,并且放言说一旦掌握权力,必然收拾刘放和孙资。
如果按照魏明帝的意思,以夏侯献和曹肇辅政的话,刘放和孙资二人的性命堪忧,所以二人先下手为强。他们撺掇魏明帝修改辅政大臣。刘放和孙资是三朝元老,而这时候掌握军权的司马懿也是三朝元老,他们比较熟悉,或者暗中有交易。刘放和孙资最终说服魏明帝下了决心,以司马懿和曹爽辅政。
本来是为了防范大臣越权,阿柄倒持,采用秘书掌权,没想到秘书们为了一己之私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半胁迫似的使皇帝改变了托孤之人。后来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能够顺利到手,也是因为从曹操开始到曹丕曹叡,在国家治理制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