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光是会稽余姚人,原本是姓庄,但是汉明帝名叫刘庄,为了避讳,只好改姓为严。
严光曾经是光武帝刘秀的同窗,也是刘秀的挚友。严光在少年时就以天资聪颖而远近闻名,在刘秀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严光多次为刘秀出谋划策。但在刘秀称帝后,严光却隐姓埋名,隐居于富春山。
严光本人才华横溢,但是对于名利并不上心,在他隐居期间,刘秀曾多次请严光出山,辅佐自己,但都吃了闭门羹。严光这种淡泊名利的心志被后世文人格外推崇,无数文人隐士为之神往,据说范仲淹曾经写过一篇《严先生祠堂记》,以此来歌颂严光,其中称赞严光"山高水长"。
刘秀第一次请严光是在建武元年,当时东汉政权刚刚建立,诺大大一个国家百废待兴,对于人才是极为稀缺,因此刘秀想到了一个人,就是自己的老同学严光。但是当时刘秀与严光早已失去联系多年,自己也不知道这位老朋友居住在哪里,于是命令部下根据严光的外貌特征来搜寻。
不久后手下回来报告,说在桐庐的富春江发现一个怪人,穿着羊皮裘在江边垂钓,每日如此。刘秀心生预感,认为这个人就是严光无疑,于是派人送出厚礼去见严光,但是等了很久都没有收到回复,因此大为焦急。
于是刘秀又多次邀请严光到洛阳做客,最后严光是实在是拗不过这位老同学,只好答应了刘秀的请求,但是到了洛阳后,无论刘秀如何劝说,严光都没有答应刘秀。
当时有一个人,名叫侯霸,在朝廷中担任司徒一职。侯霸与严光也是老同学,听说严光身在洛阳,自然是欣喜不已,又听说陛下苦口婆心劝说严光,严光都没能同意刘秀的要求,拒绝做官,决定派人去游说严光,为陛下分忧。
候霸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严光,在信中首先表明了自己老同学的身份,紧接着又为不能亲自见严光表示歉意,说自己在朝中身居要职,事务繁多,加上这样贸然见面会犯了忌讳,最后才在信的末尾劝说严光。
可是严光并不领情,对于这位昔日的老同学并没有给多少面子,草草阅读之后就把信扔到旁边的废纸堆中。在一旁的下人看在眼里,心生不快,向严光说希望严光能写一封回信,一是让自己好交差,二是不要破坏了多年的同窗友谊。
在下人的一番要求下,严光只好写了一封回信,但在信中并没有与候霸拉家常,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地向候霸提出一些建议,大致内容是:希望候霸在位期间要以仁义来治理天下,还有在朝中要远离小人,对于那些阿谀奉承之类的话听听就过了,轻易相信小人谗言是会身首异处的。
看到这封回信,候霸心里自然是不快,直接把这事向刘秀告状,结果刘秀听后哈哈大笑:"子陵还是老样子",之后又对候霸一番好言相劝,才打发了候霸?
后来刘秀发现派人去见严光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便决定自己亲自出马。
刘秀亲自去见严光,推开门一看发现严光正在睡觉。刘秀倒是没有因为严光的轻慢而生气,反而守在他身边,看见严光有动静之后,就用手去抚摸严光的肚子,就像多年还是同窗时一样。说道:"子陵你就不肯帮我做事吗",结果又遭到了严光的拒绝,通过列举巢父在听说唐尧要请自己去做官后,立马洗耳朵的典故来表示拒绝。刘秀听后哀叹一声,只好离开。
虽然严光在洛阳做客期间对于刘秀的请求是油盐不进,而且态度轻慢,惹得朝中部分人不快,但是刘秀对待这位挚友却是一如多年同窗时期,似乎这么多年双方的感情并没有消失多少。
据说有一次,刘秀请严光到宫里谈话,谈了很晚,加上喝了些酒,刘秀就直接和严光睡在一张床上。但是严光这个人的睡姿是出了名的不雅,在半夜时直接将腿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压了一整晚。
第二天时太史紧急入宫劝谏,说自己昨晚夜观天象,发现帝星被冲撞,算了下来源是最近入住的客人严光,刘秀听后勃然大怒,怒斥太史道:"朕就跟老朋友睡了一觉,有什么事?"太史听后立刻跪下请罪,悻悻离开。
严光客居洛阳的这些天,刘秀也是明白了严光的想法,也不好强人所难,只好放严光离开了。
据说严光后来就一直隐居在富春山上,继续做他的隐士,每天就是在富春江上垂钓,直到严光寿终正寝吗,享年八十岁。刘秀听后悲痛欲绝,将严光厚葬于客星山。
参考文献:《后汉书·逸民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