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彝绣迈步走上时尚T台,剑川木雕呈现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大滇西旅游环线推介会引来各地观众……2020年11月19日至22日,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展中心(上海)如期举办,精彩纷呈的云南展厅让参观者过目难忘。
云南在手工艺、民族歌舞乃至养殖耕作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上海将这些当地群众的“一技之长”,通过深度挖掘增加劳动价值,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有尊严的脱贫。如今,沪滇文化帮扶培育的“智慧之花”在云南大地处处绽放。云南展区入口最醒目处,是由沪滇参展企业共同搭建的特别展区,呈现两地在文化交流、文产合作、文化脱贫等方面的六大优秀成果,犹如采撷自烂漫花海的“六朵金花”,预示着两地文化产业合作将迎来更美好前景。
以上海为起点,彝族刺绣走上全球舞台
长三角文博会期间,一场“山生山事”服装走秀绚烂上演,展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山村的“赛装节”盛况。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碰撞,古老的“乡村T台秀”演绎出全新的赛装文化。
彝族刺绣有着千年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次文博会的上观新闻直播间内,云南省楚雄州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娓娓道来,讲述了彝族赛装节和彝族刺绣的故事。彝族赛装节起源于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十里八乡的彝族乡亲们就会聚在一起,“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起月当空”。赛装是盛大的彝绣展示,绣娘刺绣不用打草稿,她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五彩缤纷的烂漫山花,还是生机勃勃的野趣动物,直接在布上画了就能绣出来。
长三角文博会上的服装秀也是楚雄州“彝家公社”的新品发布会,公司创始人、彝族刺绣州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淑走南闯北,曾把彝绣送上伦敦、巴黎的T台。首次参加长三角文博会,她不仅带来国际范儿的新款服饰,还有身披彝绣、佩戴银饰的“阿妮卓”系列娃娃。“现在‘娃圈’很火爆,我们创新设计了一批‘民族风’娃娃,果然很受上海客商的欢迎,好几个款式已被抢购一空。”金永淑说。
彝族绣娘在云南展厅现场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挖掘千年彝绣所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与国际知名设计师、知名企业合作,把楚雄彝绣精品带到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大剧院、北京中央民族剧院、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等全球时尚前沿。去年9月是楚雄彝绣的“高光时刻”,纽约时装周2020春夏发布压轴大秀,“TaorayTaoray × 楚雄彝绣”闪亮登场。伴着“丝路云裳”的音乐,40套“牛仔+彝绣”跨界时尚服装亮相,“民族赛装”在全球时尚中心绽放。
“在上海这个文化大都市,彝族刺绣之美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以上海为起点,助力彝族刺绣走进长三角,走向全世界。”徐晓梅说。
“上海智慧”推动彝绣时尚化、国际化、产业化
在云南展区白色树木框架和茂密植物的掩映下,“上海高校设计师沪滇文化领域合作项目”展台前人头攒动。展台上,精美绣片与火麻纤维,麻底布和天然植物颜料等原料陈列在一起,让参观者了解彝绣工艺大胆配色及图腾纹饰的由来;海报上,模特搭配色彩艳丽、做工精细的民族服饰,展现大牌范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吕品正介绍着彝族服饰和刺绣的历史、材料及工艺特点。“当下,我们更需要用时尚语境视觉呈现彝绣之美,将非遗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
上海高校为促进沪滇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沪滇两地虽然远隔千里,但合作交流源远流长。为了促成两地文化资源聚集,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新动力、新需求,两地积极行动,上海高校也贡献了突出力量。上海工艺美院自2008年起开始支教援滇,培育当地玉石雕刻、金工银饰、纺染织秀等技艺人才;2015年起,美院先后举办了多期面向云南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研培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整合上海地区相关高校和时尚、文旅行业资源,以民族服饰、刺绣和植物文创为主题,积极推进与云南省非遗领域对口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参与,助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地方特色文旅产业创新性发展。
在上海援滇力量的推动下,彝绣正迈向时尚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星光大道”。在设计方面,沪滇携手探索传统彝绣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在工艺层面,合作推动当地非遗传承人群技艺和文化的提升;在产业发展和开拓市场上,上海企业做得更多、更深、更广。本届长三角文博会开幕当天,云南楚雄州和上海东方国际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达成推动彝族刺绣产业化的全面合作协议。徐晓梅表示,上海东方国际成熟的标准体系、营销方法和市场渠道,可以帮助彝绣实现标准化和品牌化。
在上海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彝绣扶贫车间建起来了,绣娘们的心聚起来了,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目前,楚雄已经初步形成一条“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培育了57个彝绣合作社、400多经营户、7万多绣娘,产值已从3000万元增至2亿元。
“金木土石布”折射云南工匠精神,展示沪滇协作帮扶成果
彝绣是长三角文博会云南展商的一个缩影。本届文博会上,云南省以“布石木土金”为元素,组建了包含民族特色服饰、玉石、木雕、陶瓷、斑锡以及科技为核心的参展团队,为文博会献上别具特色的云南文化盛宴。每一件展品都在向观众展示七彩云南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沪滇协作帮扶的一件件成果。
展出的华宁陶产品
在上海的帮助下,云南文化、旅游、消费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云品入沪”的名声也已享誉沪上,“上海所需、云南所能”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印证。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普洱等地还在上海人气商圈举办“遇见·云南”文创集市嘉年华活动,集市汇聚鲜花、咖啡、茶叶等云南特色产品,以及银饰、陶土、扎染、木雕等非遗文创产品,并邀请云南手艺人进行歌舞、花艺、陶艺制作等非遗展演,帮助云南拓宽民族民间工艺品及特产销售渠道,搭建联通东西部文化宣传推广的桥梁,全方位展示和推介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将多彩云南近距离呈现在上海市民面前。
文化产业合作,让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云南具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大滇西区域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明显独特性和唯一性。这一区域内富集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49项,游客能走进雪山草地,漫步苍山洱海,骑行怒江峡谷,俯瞰三江并流,体验温泉热海,享受天然氧吧……这条总长1600公里的旅游环线将成为世人心中向往、游客流连忘返、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设实施是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新定义云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示范工程。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概念首次对外发布。本届展会上,“大滇西旅游环线”招商推介会吸引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优秀文旅产业投资和运营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的目标直指“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旅融合、路景一体、智慧友好”的旅游胜地,持续推动迪庆、怒江贫困地区和沿线州市脱贫致富。
来源:作者:崔家琛 周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