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郭解迁移长安后,为何有人为他在宫门下行凶?

2020-12-15新闻4

郭解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游侠,他年少时狠绝阴毒,不仅屡次草菅人命,还胆敢铸造私币,挖坟掘墓,犯下了累累罪行。不过令人诡异的是,郭解似乎是天选之人,不仅多次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还先后赶上了武帝的几次大赦,令自己的罪行被悉数免除。

上图——《游侠列传》

郭解年长后,性格发生了巨变,他非但不再作恶,反而致力于乐善好施,打抱不平,再加上他行事公正,居然获得了乡党的大力支持。郭解迁移到关中后,过去和未来的乡党都对他表示出了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戴感情,谁知道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郭解却又遭到了灭顶之灾。

元朔二年,郭解响应武帝的要求,携带族人搬迁到关中的茂陵定居。

其实郭解本来不在迁移名单中,只不过他故乡轵县的县令厌恶他,违反原则将他的名字上报,这才使得他背井离乡:

上图——郭解影视形象

古人有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再加上郭解的根基和多年经营都已经布置在轵县,所以强行迁离必然严重损害了他甚至是整个宗族的利益。

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不畏杀戮的郭解来说,轵县县令杨氏就是自己的仇人,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在迁移前,郭解哥哥的儿子便去杀掉了杨氏,自此杨氏和郭氏结下了深仇。

杨县令虽然死了,但是也不能阻止郭解迁移,郭氏最终迁到了关中。由于郭解的名声巨大,关中豪杰对他十分友好,纷纷前来结交,于是郭氏一族顺利在关中扎下了脚根。

上图——今日的轵县(济源)

稳定之后,郭解仍然心绪难平,过了不久他又杀掉了杨县令之父杨季主(郭解亲自行凶)。先后两位顶梁柱的离世令杨氏忍无可忍,宗族成员愤然一搏,打算上长安向武帝告状。

杨县令之死,已然涉及到了朝堂问题,按理说不该草草了事,不过杨氏成员前去告状的希望极其渺茫,因为平民阶级根本是不可能见到武帝的,自然无法上报郭解之罪。

有意思的是,就在告状之人来到长安后,他居然被人杀死了,而死亡地点却是在未央宫外门之下。

凶杀案倒不是罕见之事,罕见的是这起凶杀案的地点太过特殊。

未央宫是什么地方,那是天子起居办公的场所,代表了帝王尊严和治国公正。在宫门口作案,完全是对皇权赤裸裸的挑衅。

茂陵在哪,武帝修建陵墓的地方,也是在长安的近旁,这里虽然不是长安,但是胜似长安,在古人的世界观中,死后的世界其实和活着的世界类似,越是和平富饶的地方,越适合长眠,所以茂陵绝对不是穷山恶水的偏僻之地,而是武帝精心打造的世外桃源

上图——还原后的未央宫

更重要的是,无论当地百姓是否愿意,想要维护社会风气自然也需要法律的介入,所以这里绝对不是法外之地。

因此,迁移到了茂陵的家族,必然不敢轻易作奸犯科,像郭解这种社会老油条,自然了解其中厉害,所以他敢回轵县杀人,而不敢在茂陵甚至未央宫门下作案。

杨氏的根基在河内郡轵县,郭解在这里杀害杨氏父子,其实可以理解,死了个老官,自然空出了位置,下一任新官从某种角度甚至要感谢他,而且郭解离开本郡后,新官去招惹这样一个隐患很不明智,本地百姓更不答应:

综上所述,郭解杀害杨季主这件事应该以冷处理为宜,自己之前的罪过都有了大赦,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翻船,所以郭氏再次杀害告状人的可能基本为零。

可是,告状之人确实是死在了宫门下,这个事实完全无法否认,难道真的是有人敬佩郭解的为人,愿意为他消除隐患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从明面上看,这种行为是很愚蠢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已经过去,天下进入了门阀社会。在法治社会中,随意杀人的行为自然是被禁止的,只要犯下杀人罪,必须要有人为此负责,承担相应的刑罚。

上图——汉武帝像

当然了,也有些狠人,像给彭越收尸的栾布,倒是做出了类似的行为,但是人家行事端正,师出有名,就算死了也是青史留名,义薄云天,所以他自然不怕。而像这种无名之辈替罪犯杀人消灭证据,则是法所不容的。

所以说,有人甘愿冒险,哪怕豁出性命,也要在宫门下杀人,很明显是某些力量想把事情闹大,引起汉武帝的关注,如果朝堂下令追究,那么反向追查必定查到郭解,他杀害人的事实会使他无药可救。

而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和预料的一样,在这件事的推动下,武帝发出了通缉郭解的文书,虽然文书中之说要让郭解归案,并没有做出较重的处罚,但是郭解仍然了解了这一信号背后的含义,不敢前去归案,只能亡命天涯,这也为日后武帝龙颜大怒,彻底诛灭郭解一族埋下了伏笔。

上图——茂陵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自古以来利益的分配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很难让各方同时满意,毕竟利益的蛋糕就那么大,在零和博弈中,参与多方都面临着此消彼长的局面。

就像郭解入关中后,必然会因为自己的名声和资源,打破当地的利益平衡,再加上他之前犯下了累了恶行,侵害了无数人的利益,因此他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的巨大破坏者,只不过由于某些深层原因,以及多方力量的彼此牵制,所以眼下没人敢对他的存在提出否定。

然而当杨氏的告状人出现后,之前被郭解伤害到利益的群体嗅到了机会的味道,比起正面搏击郭氏,他们以一种代价相对较小的方式,成功点燃了火药桶,将民间斗争上升到朝堂斗争的层面,跨越维度的皇权打击令郭解无力承受,最终身死族灭,而在利益驱动下行为之疯狂也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郑子家告赵宣子》

【2】《史记·七十列传·游侠列传》

#楚汉#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