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今年52岁,身高163cm体重140斤,轻体力劳动者.。刚得糖尿病半年,每日1片二甲双胍,随餐服用拜糖平,一日两次一次一片。空腹控制的还不错,就是餐后不稳定,时好时坏,常在8-15之间波动。我们知道餐后血糖高一般情况下从饮食、运动、用药三大基础方面去分析,其中饮食是餐后血糖高最常见的原因。
问她要了份午饭照片来帮她从专业角度分析这顿到底合不合格,该如何改善才能又营养又控糖。
午餐:熟米饭2两半、烧鲳鱼3两,腊肉炒荷兰豆(腊肉1两,荷兰豆1两)、胡萝卜韭黄炒鸡蛋2两,花蛤豆腐汤一碗(豆腐4块、花蛤12只)
52岁的吴女士,轻体力活动者,多坐少动,身高163cm体重140斤。根据标准体重公式:身高-105=X公斤,可以算出吴女士的标准体重是116斤,吴女士显然是偏胖的。
想要达到标准体重一天该吃多少热量的食物合适呢?
自己计算比较繁琐。我把她的身高、体重、每日活动量直接录入糖医生的饮食记录工具,就能很快得出吴女士全天总热量约为1300千卡,根据早中晚餐3:4:3或者2:4:4的比例,那么吴女士的午餐热量应该约占40%,也就是说450~570千卡既可,但是吴女士的午餐吃了多少呢?
我们再将食物输入糖医生饮食记录工具,很快得出原来是800千卡,明显热量高了。
主食:
熟米饭2两,也就是米饭100克,那么折合成生的大米才50克(1两)左右,明显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医生通常建议糖尿病患者一餐吃2两米饭,是指2两生米(图左边)煮熟的米饭,不是2两熟米饭(图右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可以调整为杂粮米饭。
左边是生米,右边是米饭,医生说吃2两米饭是指左边的2两生米。然后做成米饭吃,明白了吗?
那吴女士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吃的量不够,主食吃不够当然就拿配菜来凑了。那么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就必然向蛋白类食物和油脂类食品倾斜,如图糖医生的饮食记录工具的分析的吴女士的午餐饮食占比。
配菜荤素搭配不合理,高油高盐:
鲳鱼肉嫩肥美,低脂高蛋白,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镁、磷、硒等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对降低胆固醇、预防和保护心血管病有积极作用。
韭黄炒蛋:是一道蛋白质与维生素组合较完美的菜肴,韭黄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B2、维生素C、甙类等,在冬季有驱寒、增强体力食疗作用。
腊肉炒荷兰豆:味道醇香,肥瘦相间,瘦不塞牙,肥不腻口,又下饭。
豆腐蚬子汤:味道清淡且鲜美,撘烧鲳鱼、炒腊肉这类菜肴非常解腻。
但从图片上,烧鲳鱼明显油、酱油、盐的量过高。再配上腊肉炒荷兰豆,这高盐腌制的肉制品,还有胡萝卜韭黄炒蛋,花蛤豆腐汤,明显发现李女士的饮食偏油偏盐,喜荤食,蛋白质食物吃过多,蔬菜量吃不够。
高油、高盐的饮食增加高血脂、高血压等慢病的发生。高盐促进葡萄糖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引起血糖波动和血压异常。高油高蛋白饮食使血糖升高缓慢,但易在餐后3~4小时达到高峰值,且不易恢复到正常范围,损伤血管。高蛋白饮食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对健康不利,较合理的糖尿病人三大营养占比应该是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30%,蛋白质占15~20%。
吴女士告诉我,她以为“少吃主食,多吃菜”就是合理的控糖饮食,多吃菜不代表多吃高脂高盐的“菜”。吴女士的午餐菜肴明显安排的不够科学,对于吴女士血糖异常的情况,如果一直保持该模式的饮食方式,可能会有加重病情的风险。糖前期或新诊糖尿病人如有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是可以及时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恢复健康人生活。
1、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折合食物约是近半斤粮食,1斤蔬菜,2两水果。中餐的主食约定量2两左右生米或其他等量谷物,如有吃土豆、山药、红薯、南瓜、莲藕等淀粉高的食物,米饭少吃几口,蔬菜一餐也要吃到半斤或四两,才能满足身体对碳水的需求,碳水升糖也给大脑供能避免低血糖。
2、蛋白质:占15%~20%,一天可以有4份蛋白质食物,比如1杯牛奶,1两半~2两的瘦肉,2两的海产品,合理安排在三餐中,就很好避免蛋白摄入过多增加代谢负担。有些动物食品油脂高,可以适当使用豆腐、腐竹、豆干等高蛋白的素食,减少油脂的摄入,做到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合理搭配,提高吸收率,有稳定血糖。蛋白类食物吃的够保护身体健康,吃不够降低免疫力,吃太多增加代谢负担。
3、油脂:每人每餐做菜的食用油总量控制住了,油脂不怎么会超量。
合理三大营养素搭配,既可以吃饱、吃好、又能吃到肉,吃到鱼,吃够蔬菜,还减少血糖波动,减少血糖损伤,一举数得。
咱们稍微调整下:
1、主食要吃够,2两生米做的饭,不是2两熟米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可以调整为杂粮米饭。
2、烧鲳鱼,鲳鱼本身味道就鲜美,可以加点葱姜调味菜,清蒸,降低油脂摄入。
3、荷兰豆炒腊肉,可以把腊肉换成里脊肉,里脊肉高蛋白低油脂比起腌制的腊肉更适合糖友吃,里脊肉炒荷兰豆也是不错的选择,
4、当然如果午餐有吃韭黄炒蛋,就不建议在吃荷兰豆炒腊肉了,可以再来一盘清炒时蔬,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