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药古今研究:鹿茸

2020-12-15新闻7

鹿茸片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本草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本草经集注》:“味甘、酸,温、微温,无毒。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治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主益气滋阴,强志补肾,理虚羸,固齿牙,止腰膝酸疼,破流血作痛,疗虚劳如疟,女子崩漏胎动,丈夫溺血泄精,小儿惊痫,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状如玛瑙红玉,长三四寸,破之,中有朽木者佳。连顶骨用。”

《本草经解》:“气温,味甘,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鹿茸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藏血,脾统血,肝血不藏,则脾血不统,漏下恶血矣;鹿茸气温可以达肝,味甘可以扶脾,所以主之也。”“寒热惊痫者,惊痫而发寒热也,盖肝为将军之官,肝血虚,则肝气亢,挟浊火上逆或惊或痫矣;鹿茸,味甘可以养血,气温可以导火,所以止惊痫之寒热也。”“益气者,气温则益阳气,味甘则益阴气也,甘温有益阴阳之气,气得刚大而志强矣。鹿茸,骨属也,齿者骨之余也,甘温之味主生长,所以生齿。真气充足,气血滋盛,所以不老也。”

《玉楸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生精补血,健骨强筋。”“鹿茸补益肾肝,生精补血,最壮筋骨,治阳痿精滑、鬼交梦泄、崩漏带浊、腰疼膝软、目眩耳聋诸证。”“酥炙用,研碎,酒煮,去渣,熬浓,重汤煮成膏,最佳。”

《本经逢原》:“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雌二醇、磷脂、氨基酸、活性肽、中性多糖、葡萄糖胺及生物碱等,同时含有蛋白质以及多种无机元素。

作用:本品有性激素样作用,能促进子宫发育、提高性功能、增强免疫、抗肿瘤、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抗应激、抗氧化、促进红细胞和血色素新生、促进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抗溃疡、抗辐射及化学药物损伤等作用。

药理:①有良好的强壮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降低肌肉的疲劳和增加体重;②可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状红细胞的新生;③对长期不易愈合和一时新生不良的溃疡和疮口,能增强再生过程,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④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特别显著,对节律不齐的离体心脏可使节律恢复,同时使心脏收缩加强加速;施茸精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⑤能兴奋离体肠管及子宫,增强肾脏的利尿机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