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寺雪景(资料图)
沿着径山北苕溪,游客正在山水、竹海、田野间泛舟。 记者 李忠 摄
杭州日报讯 杭西多奇境。
余杭径山因“径通天目”而闻名。位于山顶的径山寺经年伫立,层峦叠翠,温湿多雨的环境与气候造就径山终年葱茏、茶园满山。
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坞,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径山脚下径山村后人传承衣钵,寻茶问道,创下“径山禅茶”品牌。现如今,提起余杭径山村,谁都会夸一句“径山茶好喝”。
去年,径山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9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古刹下寻得“致富经”,村民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宽。
从市区(以市民中心为例)前往径山村主要有上图三种路线——
走进径山村,山上禅意,山下茶韵,空气中透着茶叶的清香。周方林把记者迎进自家茶工厂,落座,看茶,讲起径山禅茶的故事。
“径山茶有如今的规模,小金姨娘作用很大。”周方林口中的“小金姨娘”名叫金雅芬,她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奠基人庄晚芳教授的得意门生。1964年大学毕业后,金雅芬被分配到当时的余杭农业局,成为余杭唯一一名“茶叶干部”。
在金雅芬带领下,径山茶农有了“种好茶、做名牌”的意识。通过多年努力,茶叶品质越来越好,径山茶也从曾经两元一斤、统一收购变成了每斤五六百元起步、高端茶叶“有市无价”的“抢手茶”,“径山禅茶”品牌更是逐步在海内外打响。
在径山茶做大做强之路中,周方林正是受益者之一。1988年,他大胆承包径山村里的集体茶山,并通过租赁荒山,开垦茶地,种植“小金姨娘”推荐的精品茶树。凭借经验技术,周方林出产的茶叶广受好评。2000年,周方林成为全村第一位购买轿车的村民。2014年和2017年,凭借炒制“径山禅茶”的手艺,他先后被评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如今,他创建的“绿神茶苑”、茶工厂和禅茶文化体验中心总规模达4000多平方米。周方林还把炒茶手艺传授给大女婿和小女儿,甚至上幼儿园的孙女也成为茶道表演的“小网红”。
目之所及,在“小金姨娘”、周方林这些前辈的传承带领下,径山茶品牌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径山村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全村从事茶产业相关农户数389户,占全村农户总数77.18%。今年全村茶叶年产量5万余斤,茶叶销售额超5000万元。
不仅如此,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径山禅茶”精品茶馆也在陆续出现,线上网络交易平台也已成功开通。茶叶好了,品牌响了,村民腰包鼓了,生活更好了。
因茶而美
如何拓展“径山禅茶”品牌附加值?
这些年,径山村接连通过举办径山茶宴、茶祖祭典、宋代点茶等独具魅力的禅茶体验活动,吸引千里之外的游客来到径山村,访古对饮,感悟传统文化。
而游客集聚,又带火了径山村周边农家乐与民宿蓬勃发展。以径山四岭水库山腰上的“千岱山居”为例,民宿布局小巧精致,远可观湖光水色,近可看青山茂林,即便是淡季,每间价格一千多元的房间仍是“一房难求”。统计显示,目前,径山镇内民宿(农家乐)共有132家,特色和精品民宿的数量达23家,更有省级金宿1家、银宿3家。径山村迎来了“因茶兴业”的新生活,更结合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建设,闯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径山村更要打造“因茶而美”的乡愁。
通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工作,径山村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治理、水体环境治理、村民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创建数字化景区村庄运营管理模式,利用“禅村公约”,进行公约共守、赋码管理,实现村域管理自动化与决策智慧化。“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径山村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国家级绿色村庄”“国家级森林乡村”等荣誉,成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典范。
未来,径山村将继续深耕良好生态资源,深挖“径山禅茶”品牌与禅茶文化,打造名副其实的江南“禅茶第一村”,助推余杭全域大美格局。
我为径山村代言:
径山茶炒制技艺省级非遗
唯一传承人 周方林
从小,我就在茶树底下玩耍,十几岁开始学茶,专业炒茶已有30多年。这些年,我们在保留传统手工炒制技艺基础上,积极探索,研发出径山红茶、橘柚茶、团茶、抹茶等新产品,还延伸出禅茶旅游农文旅融合产业。依靠着“径山禅茶”品牌,我们全村人与径山茶共成长,同时我们也相信,“径山禅茶”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富足更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