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拼尽了全力,为什么还是输了?

2020-12-14新闻16

摘要:1937年12月,日军兵锋直逼当时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国军队随即展开了南京保卫战,守城将士也算是浴血苦战拼尽了全力,但为什么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1937年12月,日军兵锋直逼当时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国军队随即展开了南京保卫战,守城将士也算是浴血苦战拼尽了全力,总共有十七位少将以上将领(其中一位追晋中将,六位追晋少将),还有数万官兵牺牲,中国最精锐的教导总队也都几乎拼光,不可谓不英勇,但为什么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因为,很简单,南京保卫战原本就没有赢的可能。后世哪怕有无数抗日穿越文,抗战神剧出现,但目前为止,也都没有看到有出奇招把南京保卫战打赢的。当时的情况就是日本军队已经是现代工业国家的现代军队,而我们国家的军队则基本上还是农业国家,封建内核构成的伪现代军队。粗看上去,陆军在武器装备上,与日军差距并没有代差,但是军队的性质摆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客气的说一句,把当时双方武器整体置换过来,南京保卫战照样打不赢。

年纪轻的时候,我曾经反复阅读很多关于南京保卫战的资料,总觉得这一战赢是赢不了,但起码可以不输的这么难看,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唐生智是什么人?在老军阀当中,能够把“无湘不成军”的湘军,带的被滇军压着打,被桂军压着打,被粤军压着打的落魄军阀,即使在湖南一地,都没能完成全省范围的统一。最后靠投机革命,在广州国民革命军下面混饭吃,这样一个在国内军阀割据的混战中,都是垫底的角色,却来负责南京保卫战的重任,那么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的表现,城内居民的表现,完全看不出有多少组织的痕迹,就可以理解了。事实上到1937年,就国民组织水平而言,与前清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相比,依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变化,不是较真做学问的话,直接说没变化也不是不可以。

南京保卫战后差不多一年后,日军进犯长沙,国力差距在那里,打不赢选择焦土抗战,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一帮领了纵火任务的人跑出去,不通知任何人不说,日军都还没到,看见别的地方冒烟,就纷纷各自纵火,特么的自己纵火焚城,都能烧死三万自己人,这种组织水平真也是没谁了!换到今天谁理解的了?

所以在南京保卫战,所谓的组织,也就是拿着城防图,把各部队分派到各处阵地,其它的,就大家各安天命吧!至于城中百姓,随他们自便好了。因此南京后来的末日景象,没人预料到日本人在二十世纪,还会玩屠城这种野蛮的举动是一个方面,国府方面悲观绝望,放弃也是一个方面。象征性守一守,也该派个有点真本事的,交给唐生智,还不如干脆听李宗仁、白崇禧放弃防守呢!

等到我有点年纪了,才发现,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组织度的提升,才是最艰难的,至于军队,连前清都能靠买买买添置出所谓的现代军队,然而也就是从前清起,每一次遇上日本军队,都是拿着先进的武器,被武装落后的日本打的屁滚尿流,到了民国,连武器都不如日本军队了,全方位的落后,挨打几乎就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到了解放后,换了人间,我们国家首先提升的并不是武器,而是国民组织度,于是拿着依旧不如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的武器,却在朝鲜硬扛住日本人也没能扛住的美国,起码在苏联支援的装备没到位之前,志愿军手里的武器,真的还不如当年的日军。如果这时打南京保卫战,日本还能有什么希望?只不过面对这样的中国时,日本就不敢动出兵的脑筋了。

再说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具体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客观上敌强我弱

进攻南京时的日军,老兵多,战斗力强。1937年12月3日开始,日军第十军准备进攻南京,同时派出一支部从芜湖进入南京背后,目的是阻止中国军队后撤。12月5日,日军上海派遣军从丹阳、句容进入磨盘山脉,还有一支部从长江左岸地区进攻,切断津浦铁路及江北大运河。

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刚刚从淞沪会战战场败退下来,老兵还没有来得及休整,新兵缺乏相应的作战训练,中国军队不仅战斗力差,而且武器装备也大大落后于日军。

第二、战略上消极防御,被动挨打

面对日本侵略者进攻南京,是坚守还是撤退?国民政府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如蒋介石认为,南京城不能不守,否则对国民难以交代。李宗仁、何应钦、刘斐等人认为南京守不住,可以稍作抵抗,然后主动撤退,保存实力。李宗仁认为:“南京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以新受挫折之部队来坐困孤城,实难望久守,……与其如此,倒不如我们自己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以免敌人藉口烧杀平民。”

李宗仁的主张得到了多数将领的支持,但是唐生智主张坚决固守,他说:“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因此,非固守不可。”

即便蒋介石心里不认可,表面上也无法直接反驳,只好决定在南京“短期固守”,自告奋勇的唐生智自然临危受命,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唐生智虽有固守的决心,却没有正确的战法,他采用被动防御,分兵把守,用阵地战硬抗强大的日军。结果可想而知,守军虽然英勇战斗,但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最终导致南京失守。

第三、南京背靠长江,地理上可谓“险地”

当南京三面被围时,陆上芜湖通道被日军切断,下关又无船可渡,想撤退时走却无路可走。此外,在军队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及步炮协同、敌情的掌握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被屠杀,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一天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最耻辱的一天。

综上所述,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部队刚刚经历淞沪会战的失败,一路败退到南京,建制残破,兵员不足,而且在训练和战术等方面也都全面落后于抗战初期的日军。武器方面和日军的差距也相当悬殊,再加上南京地形易攻难守,日军在战略又形成了合围态势,这个仗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所以,派出少数部队进行象征的防御,然后主动撤退,这是最明智的。同时也应该及时疏散撤退城内的百姓,尽最大力量保存有生力量,以利长期抗战。这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所谓的首都重地,国父陵寝,在全面不利的情况下,依然还要坚守,这就是战略的短视和愚蠢。

而唐生智一味慷慨激昂唱高调,坚决主张坚守,本身在战略上就是大错特错了。而在实际指挥上又没有担当这份重任的能力,眼看南京陷落在即,这才仓促下令撤退。而敌前撤退本来就是需要相当高超领导艺术和才干的,甚至比组织进攻都要困难。而唐生智指挥的撤退,毫无章法,甚至朝令夕改,更加剧了部队的混乱,最终部队在撤退中损失惨重,南京城内的百姓也惨遭涂炭,对此,唐生智的罪责是怎么也逃不掉的。

#抗日战争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