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每晚多走一万步,他们背着30公斤消毒液行走在列车间

2020-07-23新闻11

除尘手套、干毛巾、湿毛巾、玻璃擦布、尘推布、中性清洁剂、口香糖除胶剂,晚上9点,地铁保洁员窦仁海和许乾俊仔细检查完毕自己的“常规装备”,还有最近半年增加的“新式武器”——消毒用的弥雾机、喷雾器桶,戴上口罩和安全帽,沿着站台旁的扶梯,快步走上一列地铁1号线车厢,忙碌了起来。

这时,他们所在的上海地铁1号线梅陇基地,开始陆续迎来结束一天运营的地铁列车。自1月21日起,上海所有地铁列车每天结束运营回库后,都会接受全面消毒、清洁。每个夜晚,数百名地铁保洁员坚守遍布全市的26个车辆基地,行走在一节节车厢内,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为全路网约6000辆列车清洁消毒。从冬天到大暑,已经半年时间。

背着30公斤喷雾器桶,每天多走一万步

窦仁海是班组长。上工前,他的第一个工作是配比消毒液。“目前采用的是84消毒液,通过稀释之后,再沉淀20到30分钟,充分溶解之后灌装到我们的喷雾器桶里面,在整个列车的全部范围内进行喷洒”。

记者看到,窦仁海背着相当于一桶纯净水重量的喷雾器桶来回地走,上上下下,仔细地对列车的每个角落进行全方位消毒。喷雾器桶装满一箱药水,可以消毒两列车的16节车厢。

记者体验了一下:穿好一次性雨衣,戴好护目镜,在窦仁海的帮助下,背上满载的喷雾器桶。挺沉!这个桶有多重?“装满水大概有30公斤重吧。”窦仁海说。打开弥雾机开关,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消毒水呈雾状喷洒出来,冲击力十足。

“你这个姿势不对,背要弯着,不能挺太直,不然时间长容易腰疼。”看着“新手”上路,窦仁海连忙指点窍门,“消毒的时候,人要朝后退着走。这样便于观察消毒的效果,而且消毒剂不容易吹到人身上。”不过,由于地铁车厢并不宽敞,记者在倒着走的时候,桶时不时会碰到中间的立柱;而对于窦仁海来说,却像背后长着眼睛一般,能轻松避开障碍。

据说,很多保洁员都喜欢装满消毒水,一口气从头跑到底,为的是节约来回加水的时间。每消毒一列车,窦仁海就要在原先保洁工作的基础上,多走500来步,一个晚上下来,他最起码要消毒二十多列车,这样每天就要多走一万步。

过了消毒的关,更是过了自己的关

疫情发生之前,窦仁海和许乾俊的工作一直是保洁。窦仁海2003年就在梅陇基地工作,许乾俊是2008年来的,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上车,窦仁海负责空调风口的清洗,要求做到格栅内没有杂物堵塞,没有积灰和污渍;他还用玻璃擦布擦玻璃,主要是清楚玻璃上留下的手印。许乾俊负责白板、座椅、扶手、显示屏等部位的擦洗。两个人一个来回折返之后,再清洗地板。

许乾俊介绍了清洁的“诀窍”。1号线的列车车型现在有7种,除了按照清洁标准作业外,许乾俊说还要特别留意视觉感受。比如,同样的清洁力度,车厢里深色的部分就显得比浅色的更干净,换言之,就得给浅色的,比如车厢两侧地面上甚至座椅下方的金属条,加把劲。

负责保洁工作的上海地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沪南项目部经理杨文青告诉记者,在原先工作内容上增加消毒工序,意味着保洁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列车在消毒之后还需要保持车厢密闭30分钟以上,确保上线列车能够全面彻底消毒。对此,一开始保洁员还是有些担心,地铁方面及时筹集了防疫物资,为大家做好防护。

“这个特殊时期,消毒是必须的。我们必须顶上!”窦仁海说,“乘客们闻到这个消过毒的味道,可能心里就更放心一点。”每天的工作完成之后,窦仁海还要带着组员,在每节车厢内更换一张小小的消毒标志标签。“这代表着工作过了消毒的关,更是过了自己的关”。

在夜深人静中坚守,倾听地铁列车的声音

窦仁海和许乾俊都是安徽人。每年春节,上海地铁客流量相对较少,他们和许多奋战上海地铁的工友们可以回家团聚。但是,今年出现突发疫情时,两人主动提出:留下来坚守岗位。“真要回去了,按今年的情况,恐怕一时半会出不来。”老窦说,“这里肯定缺人。晚上活儿多,本来就要抓紧时间,我就是在家,也不放心。”

杨文青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在梅陇基地,11位保洁员组成的团队要清洁24列车,合计192节车厢。他们每天晚班时间从晚上9点开始,要一直忙到凌晨3点。半夜12点前后是列车集中回库“归队”的高峰,也是保洁员最忙的时段。夜深人静之时,每天和1号线列车打交道,窦仁海也锻炼出了一个小小的本领:他只要听列车的声音,就能分辨出是7种车型中的哪一种。

文:张晓鸣

图/视频:张伊辰

剪辑:王卓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新冠肺炎_社会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