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圈养式养老”日渐增多,年轻人自以为很孝顺,老人们却痛苦不堪

2020-12-13新闻9

原标题:“圈养式养老”日渐增多,年轻人自以为很孝顺,老人们却痛苦不堪

继放开二胎之后,生育率却没有达到预期,于是很多人口学专家开始建议国家放开生育,很多省份还为了让大家多生孩子,做了很多努力。

一边不愿生孩子,另一边是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趋增多。

杨明是家里面的独生子,父母辛辛苦苦把杨明送上大学,杨明大学毕业之后,为了尽快的在大城市扎根,选择了做业务。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帮助,终于在大城市里面首付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里面就有父母几十年的积蓄。

杨明结婚之后,就回老家把父母接到城市里面,父母不太想去。

杨明说:你们两老在家我不放心,你们只有我一个儿子,你们不去跟我,在家干什么?会让别人笑话我的!去那边还可以帮帮我。

杨明的父母为了担心儿子难做人,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生活一辈子的老家,跟儿子来到了陌生的城市。

城市里的生活,杨明的父母觉得非常地不适应,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走在大街上,车水马龙的,过个马路都是战战兢兢的。

买个青菜都要好几块钱,而且还喷满农药。每天呆在家里面,看电视又看腻了,出去玩自己普通话又讲不好,压根就没有聊天的对象。

在大城市呆了一年左右,杨明的父母各种不舒服,不是头晕就是腰疼。去医院看了,也没有啥大问题。老人想回家,又担心孩子在城里没人搞卫生和做饭,只能忍着不适继续让儿子圈养着。

很多在农村的老人,平时出门看到的是乡里乡亲,下地还能干一下活,活动活动筋骨,看着地里面的庄稼,慢慢地生根发芽,长大,这种成就感是很难被其他东西所替代的。

而一些农村长大的孩子翅膀硬了,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为了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或者也真的是以自己的角度来为父母着想,就把父母接到城里面去住。

但是每天在城里的一个小房子里面,窗外面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出门都是陌生的面孔,甚至是陌生的语言,把老人圈养在这样的圈子里,就是现在年轻儿子流行的“圈养式养老”。这样的养老方式从小都是散养长大的老人来说害大一利。

圈养式养老日益增多,年轻儿女自觉很孝顺,老人有苦说不出

不少年轻的孩子,每天在城市里面打拼,把父母接出来,希望自己晚上能有一顿热饭吃。

却不知道这一顿热饭,老人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出去买菜要忍受语言的不便,过马路时要忍受内心的恐惧,使用现代化家具时也是小心翼翼的。

更多的年轻人是担心别人会说自己不孝,毕竟自己在大城市买房子的首付,大部分是父母多年的积蓄。把父母接出来,还可以节约一定的生活成本。

对老人来说,圈养式养老牺牲太多

牺牲了社交

在农村,村里的都是乡里乡亲,大家见面都会互相打招呼,甚至是哪家没有菜了,随便去邻居家的菜园就可以摘一餐。

年轻的时候忙着干农活,而老了时间空闲下来了,更加想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乡里相亲,坐着聊聊天,吹吹牛,打打牌,甚至是在家里面煮一锅好料,二两小酒就可以聊一天。

这样的生活让人觉得很舒服,没有太大的压力,每天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面悠然自得。

一旦到了大城市,老人家就发现没有人聊天,太闷了。自己社交都没有了。

吃的菜呼吸的空气都变差了

在农村一般老人家都会自己种些菜,出去外面买点肉就可以了,青菜每天都是吃新鲜的,但是在城市里面都是别人种植,打了很多农药的蔬菜,吃起来怎么都不如自己亲手种的菜好吃。

加上城市里面空气比较浑浊,老人家长期吃不好的菜,呼吸不好的空气,对于他们的身体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运动量变少了

在农村里面,即使不种地,自己平时也会种一点菜,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农活。

这些农活对于老人家来说,就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方式。到了城市的农村老人们,不会跳广场舞,每天在小房子里走来走去而已,运动量大为减少。身体素质也每况日下。

生活没有这么舒坦

在农村老人家每天都用着,自己摸了一辈子的一些锅碗瓢盆灶,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厨房怎么走,东西放哪里。

会让老人生活得非常悠然自得。

到了大城市里面,孩子的家里各种现代化的家具,让老人眼花缭乱,甚至儿子家里的电视自己都不会开,洗衣机也不会用,不少老人每天用这些家具时都担心自己会把家具弄坏。

圈养式养老,别人会说孩子很孝顺,接父母去享福,但只有老人家才知道,在大城市哪有什么福可享。

真的孝顺应该在离老家不远的城市买个小房子,平时周末开车回家陪老人看看老人。

比如说周末开一个小时的车,回到家里面陪陪老人家。给老人家买一些生活用品,衣服,好吃的,以及一些老人舍不得买的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

定期带老人去体检,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

应该是年轻人尽可能迁就父母,而不要让年迈的父母,改变自己维持了一辈子的习惯,来迁就年轻人。你觉得对吗?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