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星河的向往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苦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远古人类们根本无法宣泄心中的向往,只好抬头仰望留下众多神秘的传说。
到了现代,先进的航天科技拉近了人类与星空之间的距离,原本遥远的浩瀚星河变得近在咫尺。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尘封已久的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茫茫宇宙中有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吗?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一场浩浩荡荡的探索计划开始了。
然而,现实永远是骨感的,漫长的寻找得到的却是一无所获。偌大的宇宙中仿佛只有人类在声嘶力竭的“呐喊”。
当然了,这冷冰冰的现实并没有改变人类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的信心和决心,毕竟对于宇宙来说人类仿佛是刚出生的婴儿,无论是寻找方法还是寻找时间都太过“稚嫩”。
虽然没有真的找到外星文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发达程度的设想。在结合了人类当前的发展水平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之后,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发展超过一亿年的超级文明,必然拥有三个技能:
第一个,脱离母星开采金属的技能。在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最缺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能够推动文明进步的“人才”。
可你知道未来几百乃至上千年什么最稀缺吗?其实许多科学家以及科幻作家早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金属。
回顾人类近万年的发展历程能够发现,早期为了获得土地、人口以及食物这种发展必备资源,战争几乎是唯一解决方式。
而随着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自然资源才是发展的主要基础,石油、煤炭、天然气成为了战争的主要侵占目标。
而这出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若未来可控核聚变等更加高效环保的能源商业化和民用化,像煤炭、石油这种对环境有巨大破坏的自然资源肯定会被淘汰。
而没有了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是否代表着“世界和平”将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而变成了对当前世界局势的描述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不抢石油之后还会出现新的必须抢夺的东西——金属。
对于人类来说,金属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而这种东西的提供者并不是地球,而是各种宇宙事件。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知道,排名越靠后的元素越稀有,而这里的“稀有”不仅代表着它极少的储备量, 还代表着它获取的难度。
以人人都喜欢的金元素为例。在整个宇宙中金元素其实是非常稀有的,因为它产生的条件非常苛刻,只有在恒星爆炸时才会产生一些。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对于排名靠后的金属元素需求量越来越大,比如制造常见金属制品所需的元素序号大都在20-60,在核能研究中使用的元素序号则在92-94之间。
从书本中我们知道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也就是用一点就少一点。一旦人类将地球储藏的金属耗尽,将只能去其他行星或小行星上开采。
由此,超级文明必然具备在各个行星上开采资源的能力。反过来看,若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也就根本无法成为超级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目前已经开始了采集地外资源的第一步,上几天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已经成功将在“龙宫”上取得的样本扔回了地球。
第二个,利用恒星能量的能力。在宇宙中如何判断一个文明的发达程度?是看他们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还是看他们对母星的改造程度?当然都不是,其实主要是看他们使用的能量等级。
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宇宙文明共三个等级,其中最厉害的是能够直接收集恒星能量的三级文明,也就是我们理解中的“超级文明”。
如何直接收集使用恒星能量?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早已提出设想,即制造一个将恒星近乎完全包覆的结构,而这个结构通常被称为“戴森球”。
可能很多人好奇:当人类彻底掌握可控核聚变后,真的需要建造庞大的“戴森球”吗?它是不是有些过于鸡肋了?
其实一点也不鸡肋,因为可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和戴森球收集的能量完全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庞大的能量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和走出地球的基础与保障。
第三个,超远距离传播基因的能力。对于一个超级文明来说,能够跨行星开采物资、利用恒星能量、建设大型空间设备其实还远远不够。
在宇宙尺度下,一切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导致文明灭亡的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这种情况和前提之下,能够在宇宙中传播文明之火和种族基因,绝对也是超级文明必备的技能之一。
而倘若远距离传播文明和基因真是超级文明必备的能力,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问题就出现了:人类的起源跟这种能力有关吗?或者说人类会是某个超级文明无意间留存的希望之火吗?答案可能颠覆认知。
总的来说,人类对超级文明的想象,其实还是基于人类自身以及当下的科技水平的,而宇宙中不同的环境可能会造就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发展之路。
所以那些存在了一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超级文明究竟是什么状态,他们又拥有哪些让人向往的能力,恐怕只有等真正接触之后才能明白,而这一天应该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