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灌阳: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感谢党恩情

2020-12-12新闻8

文艺宣讲队宣讲现场。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於新武 摄

宣讲队合影。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於新武 摄

广西新闻网灌阳12月12日讯(通讯员 於新武 实习生 蔡祯)“咚咚锵,咚咚锵,当年羊肠小道泥巴路,如今户户车到屋,全托共产党的福。”近日,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为了培养和引导贫困户感恩党、感恩社会,激发自主脱贫的意识,提高自身发展动力,组建了一支由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脱贫户代表、致富带头人代表组成的文艺宣讲队,行走在乡间,穿梭在各屯,他们走屯入户,聊家常、讲政策、树信心,通过自编自演的快板,讲自己的脱贫故事及致富道路,以榜样引领人,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人。

野猪殿村三姐妹,大姐唐小玲、二姐唐小花、三妹唐美云各自的家庭在2015年底都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帮扶干部实实在在的帮扶和引导,彻底扭转了她们“要我富变成我要富”的思想,萌发了她们靠自己、靠勤劳才能致富的思想。于是,三个女人决心唱好“脱贫致富”这台戏,召集各自的家庭聚在一起开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会议,会议形成了三姐妹在家搞发展并承揽家里全部农活,照看双方老人、教育孩子等重担,三姐妹的丈夫结伴而行、安心外出打工挣钱的决议。在产业奖补政策的扶持下,三姐妹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拥有了可观的收入,加上丈夫外出务工的收入,三姐妹先后于2017、2018、2019年光荣脱贫。听说村里组建脱贫感恩宣讲队,三姐妹带着自编自演的“三句半”,主动要求加入宣讲队伍中,以表她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宣讲队员何素凤,当年为了爱情,不顾父母反对,从交通便利的黄关镇商家村嫁到偏远的野猪殿村。接亲队伍用摩托车拉着她和嫁妆,跋山涉水,足足走了4个小时才到野猪殿的新家,新家也穷得叮当响,唯一显眼的东西就是满屋的大红喜字。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何素凤的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实,她用扶贫贴息贷款种下了杉木和几十亩灵芝,养上了成群的鸡和猪。夫妻俩起早贪黑,靠着勤劳的双手,终于脱贫致了富,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买了小汽车,政府又将水泥路修通到了家门口,眼前的一切变得更加敞亮起来,今年她的家庭还被县里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何素凤自豪的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个人。

年近七旬的陈代辉是村里文艺宣讲队最年长的宣传队员,虽说已经头发花白,但满脸洋溢着喜气,他向村民讲述着野猪殿的故事、民俗风情以及七十年来村里的变迁。陈代辉是土生土长的野猪殿人,一生没离开过村庄,辛辛苦苦干了近七十年,没想到自己竟干成了贫困户,吃尽了山区缺衣少食的苦,历尽了山区不通路的艰辛。当时到洞井街上赶圩,来回两头黑,要翻三座山,拐十二道弯,过十四道江,而如今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屯,车子直接可以开到家门口。谈起住房,老人家更是感慨万千,住过第一代土舂墙的茅草房,住过第二代的木架树皮房,现如今在国家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住上了砖混小洋楼,村委新建起了办公楼和村小学教学楼,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旧貌换新颜。

“现在生活变得这么好,全靠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惠民新风吹进了我们野猪殿村,扶贫干部驻进村,在大家的帮扶下,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村道路宽敞,产业发展丰富多样,学校标准明亮,户户喝上自来山泉水,家家有电用,不愁吃不愁穿,让我们过去贫穷的日子一去不再复返,把这些讲给野猪殿村的年轻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陈代辉老人激动地说道。

“咚咚锵、咚咚锵,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都是明白人,脱贫要感党的恩……”宣讲队的锣鼓声、宣讲声在美丽野猪殿山谷中久久回荡着。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