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宰相辞官归老之后回到家乡,和当地县令相比较,谁的权利更大?

2020-07-22新闻6

古代万人之上,享有最崇高地位的人就是皇帝们了,古代王朝众多,更迭频繁,但不管皇帝是谁,绝对都是需要一批臣子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的。古代选拔大臣们,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早的推举制,由一个地区内最贤明的人推选他所认为的良才,国家便采纳这些人入朝为官。后来,这样的制度暴露出极大的弊端,那就是推举人会带着私心,导致众多入朝为官的都是一些关系分子,于是来到了魏晋时期,门第士族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膨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普通人之间和豪门望族的距离越发遥远,国家也由此不断衰微。于是在隋朝之后,隋文帝创新性地采用了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此后经过历代帝王的完善,尤其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算是平凡毫无背景的人,在埋头苦学练就一身才学之后,也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光耀门楣。

可惜在明清开始,科举制度渐渐变得古板起来,尤其在程朱学说大兴后,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也都变成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的格式要求简直是扼杀了一众学子的创造力,科举制度也在清朝末年得以废除,直到现代,尽管考试依旧是主流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内容形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而古代的科举制度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能当上丞相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人到中年,奋斗半生后,才有可能迎来封官进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一个朝堂,丞相之位最多就两人担当,要是丞相没有犯下大错误的话,那么几乎也不可能被罢黜,这也导致了有可能丞相都还在,结果皇帝们已经去世的情况。其实丞相们由于直面皇帝,也是承受怒火最多的人,稍有不顺心,尤其在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情后,等待他们的往往也都是极其凄惨的下场。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明朝的张居正,死后连封号都被夺去,还遭遇了抄家,险些还被掘坟鞭尸,可见丞相确实是一件高危职业。

不少丞相,能够颐养天年,顺利辞官,归老还乡的人只有极少数。而要是辞官回乡的丞相们,和当地的县令比起来,到底谁手中的权力更大一些呢?县令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小的一个官职了,而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分封制被逐渐废除,各地的诸侯国野心膨胀,都开始在国内建立众多的郡县,中央享受对这些地方的最高统治权力,于是县令就由此诞生了。不过作为一个处于第七品的最低的官职,其实县令就是个芝麻小官。

不过县令也是和当地百姓直接接触的人,故而还会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而要是县令都是贪官污吏的话,那么这个县的百姓们,估计生活不会很顺遂了。古代的县令其实就相当于是中国现代的县委书记以及县长这两个职务的结合体,他们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要管理的事情还挺多,不管是军事经济财政税收,还是乡亲之间的纠纷,都得归县令管治。正是县令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故而和国家的兴替才有了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当丞相辞官之后,他的职务基本就没有了,也就是说,他成为了布衣平民之身。但要是说他手中没有权利了,这估计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是当过丞相的人,和一般百姓之间的差别还是宛如云泥之别,要是一个正常退休的丞相,就算是县令也得对他恭敬有加,不敢怠慢。

而官员们要是想工作到法定年龄的话,也得根据制度来,汉朝到元朝之间,都是得七十岁之后才能退休,明清两代都是六十岁。且到了年龄后,官员们就得开始向上级进行申请,没有通过的话,还是得继续任职,不能退休。不过国家对于这些退休的人,也都有着优待政策。像是在唐朝时期,三品以上的大官致仕后,还可以继续参与到国家大事,提出相应的意见。宋朝更是给予了退休官员依旧有职位的权利,当然职权肯定不如此前,但是也算是对他们最好的安置了。

故而,一个县令估计是无法大过退休丞相的,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当这位丞相不是自己辞官,而是被皇帝罢免的官职,那么这位失去帝心的丞相,地位和此前也大不相同,这个时候,权力肯定是比不上县令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