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子丹与嬴政为何突然反目?真像大秦赋一样是吕不韦捣得鬼?

2020-12-12新闻3

嬴政,虽说是秦人,但其出生地点却在赵国,彼时嬴政的父亲——嬴异人正在赵国为质子,其母赵姬是土生土长的赵人。而后,吕不韦带着嬴异人逃回了秦国,但却把嬴政母子留在了咸阳。

赵是秦东进之路的第一道关隘,因而赵与秦屡有冲突,嬴异人西逃归秦时,正是秦与赵大战之时,当时幸得嬴政外祖父的庇佑,否则嬴政命忧矣。

由于秦与赵有世仇,再加上归国后的嬴异人根本无暇顾及嬴政母子,与其他质子相比,嬴政母子在赵国的生活待遇差太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与质赵的燕太子丹,结为挚友,相约互不攻伐。

不过,在嬴政归国为王后不久与燕太子丹反目,关于二人反目的原因在《大秦赋》中是这样描述的:

太子丹在得知嬴政为秦王后,觉得凭借二人的真挚友谊定能说动嬴政“联燕攻赵”,太子丹的到来,让嬴政喜出望外,而对于太子丹提出的“联燕攻赵”的策略,嬴政内心是同意的,因为他二人儿时共同的敌人——赵偃成了新的赵王,但由于此时的嬴政还未亲政,秦国的国事由监国太后赵姬和相邦吕不韦共同决定。

赵姬是个妇道人家,手段也比不上吕不韦,大部分国事唯吕不韦马首是瞻,吕不韦成为了实际的“秦王”,不巧的是,吕不韦其实并不同意这一决策,并派出甘罗从赵国空手套白狼来了五座城池与赵联盟。

而太子丹这边多次求见吕不韦都不得见,此时的嬴政因外出巡营,亦不在咸阳,在得知秦赵联盟之后,太子丹觉得嬴政骗了自己,毕竟嬴政是秦国的王,而吕不韦只是秦国的臣,没有嬴政的授意,吕不韦决不可能干出如此之事的,而嬴政的突然外出巡营,更是因为嬴政碍于情面而故意为之。因而,这件事之后,太子丹铁定认为嬴政是个不讲信义之徒,自此与嬴政恩断义绝。

但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嬴政与太子丹反目并非吕不韦所为,而是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就不认太子丹这个朋友了。

据《史记》记载,嬴政称王后不久,太子丹被送往秦做质子,对待这位昔日的朋友,嬴政并没有表现出昔日的友好,而是待其“不善”,更为甚者,在太子丹请求归国之时,嬴政还说出了“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的恶语,乌鸦生白头,马长犄角,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可见嬴政对待他这位昔日的好友是如何的不善,自此太子丹也彻底看清了嬴政的嘴脸,后在逃出秦国后,誓死抗秦。

在五国最后一次合纵伐秦一战中,燕国军队并没有派大将统帅,而是由太子丹亲自率领,这一者是因为此时的燕并无能将,二者也是因为太子丹对嬴政的仇恨,定要亲自灭掉秦国。

合纵伐秦失败后,太子丹仍不死心,一心想着如何对付秦国,后不惜剑走偏锋,派刺客荆轲刺秦,此举彻底触怒了嬴政,不灭燕国誓不罢休,燕一直偏安一隅,哪里是强秦的对手,不久,国都被占,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奔辽东,秦军仍穷追不舍,代王嘉告诉燕王喜是因为太子丹惹怒秦王的缘故,希望杀了太子丹以阻秦。

没想到昏庸的燕王信了,立马杀了太子丹,可怜太子丹一心为国,最终却落得了个被自己人杀的下场,此时的秦一统天下是大趋势,怎么可能因为太子丹而终止灭燕呢,不久,燕为秦所灭。

嬴政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他以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为己任,在质赵时,嬴政和太子丹都为异国人,相同的境遇让二人走到了一起,结为朋友也是正常之事。而在嬴政为王之后,六国便都是他的敌人,太子丹作为燕未来的王,也便是嬴政的对手,嬴政因而也就不会交善于他,太子丹与嬴政反目也就理所当然。

#秦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