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将军,古代官职,始于战国时期。对于左将军来说,地位仅次于上卿,职务上包含了护卫京师,驻守边境等范围。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左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即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武将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不少武将甚至诸侯就曾被封为右将军,比如张郃、乐进、徐晃、张飞等人,就曾担任右将军一职。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历史上共有四位右将军,其中一位更是在偷袭荆州时擒获关羽、关平父子。
一、步骘
步骘(?-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因为中原地区的战乱,步骘选择来到江东避难。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即位。对于孙权来说,将步骘征召到自己身边。后来,步骘又担任海盐县的县令,鄱阳郡的太守等官职。建安十五年(210年),步骘担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领大军接管交州,这意味着步骘已经成为东吴的重臣了。公元211年,因为平定交州所立下的功劳,步骘被孙权加封为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
公元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在此背景下,步骘被拜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不久之后,步骘又成为都督,负责镇守西陵这一兵家必争之地。赤乌九年(246年),步骘代替陆逊,担任吴国的丞相。次年,步骘。因此,对于步骘来说,最终在东吴可谓位极人臣,功勋赫赫。并且,步骘还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这在东吴历任丞相中,无疑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二、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孙权攻打荆南,潘璋与吕蒙、孙皎、鲁肃各自率兵分道并进,到益阳与关羽对峙。最后刘备将荆州与孙权平分才平息事件。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至)、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的数万大军。于是,孙权再次派遣吕蒙、潘璋等人袭击关羽。关羽退守麦城,,孙权派遣潘璋与朱然截断守将关羽后路,潘璋率军到达临沮后,住在夹石间,遇上关羽。同年十二月,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擒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等。关羽、关平在临沮地区被就地斩杀。孙权便分宜都、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擒获关羽父子,成为潘璋武将生涯的重要功绩,这也是潘璋被人们所熟悉的重要原因。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夷陵之战中,潘璋的部下斩杀刘备护军冯习等人。蜀汉大军损失惨重。孙权任命潘璋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刘备退守白帝城。潘璋、徐盛等人上书孙权,要求再次进攻刘备。陆逊、朱然、骆统等人表示反对。孙权在经过分析后,决定撤军请和。不久之后,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潘璋跟随陆逊等人一起抵挡曹魏大军。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璋为右将军。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
三、吕据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对于吕据来说,一开始被孙权授任郎官。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自此开始,吕据开始在东吴建立功业。彼时,吕范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在三国时期,蜀汉需要平定南中的孟获,曹魏需要抵御北方的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而就东吴,山越一直是孙权比较头疼的问题。对于吕据来说,多次征讨山越,意义不下于和曹魏、蜀汉交战。
孙权重病卧床时,任命吕据为太子右部督。太元二年(252年),孙权去世,太子孙亮即位,任命吕据为右将军。建兴元年(252年),魏国出兵攻打东兴,吕据率军奔赴东兴抗击魏军,再立战功。建兴二年(253年),孙峻杀死诸葛恪,升任吕据为骠骑将军,兼管西宫事务。五凤二年(255年),吕据为假节,与孙峻等进攻魏国的寿春,回军途中遭遇魏将曹珍,在高亭将其击败。太平元年(256年),吕据率军攻打魏国,途中孙峻已死,孙綝掌权。对此,吕据大怒之下率军返回,意图废除孙綝。孙綝得知后,命文钦、孙宪率兵迎击吕据。无奈之下,吕据自杀,被灭三族。孙休即位,得到平反。
四、孙虑
孙虑,三国时吴宗室,孙峻从弟,孙綝从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孙权去世后,孙虑参与了孙峻诛杀诸葛恪之谋,因此,孙峻厚待孙虑,孙虑官至右将军。孙峻去世的时候,将兵马大权交给孙綝。在此基础上,孙綝嚣张跋扈,所以吕据、滕胤等人曾经谋划要除掉孙綝。当然,吕据、滕胤等人最终还是败给了孙綝,这让孙綝更加肆无忌惮,从而引起了东吴上下的不满。于是,孙虑尽管和孙綝关系亲密,但是,他应该还是和将军王惇合谋诛孙綝。因为事情败露,右将军孙虑被逼自尽。由此,对于东吴历史上的四位右将军,前两位都获得了善终的结局,但是,后两位都牵涉到了东吴的内乱,从而都被逼自尽。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