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相册看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上面才两三岁的我以及身后破旧的房子,让我颇感陌生。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翻看小时候的相片,但每次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真的是我吗?
不知大家是否有察觉到童年记忆的缺失,比如我能清楚记得三五年前的很多事情,但三五岁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对此,目前较为权威的解释是:为了长大成年,人的大脑会清空“缓存”,即童年的大部分记忆,就和电脑一样。
部分心理学家将这一状况称为“儿童健忘症”,他们认为儿童直到7岁左右才开始形成稳定的记忆。当然,不排除有少数记忆就像电脑中某些历史痕迹,如膏药般粘在脑海深处,非常顽固,不易清除,比如第一次乘坐汽车就让我记忆深刻。
由于小时候坐的都是我爸自行车后座的“儿童座椅”,乘坐汽车的新奇感使得我即便多年以后,对此仍有些印象。当年汽车还未普及,有辆汽车代步已是难得,大部分人不会有太高的追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对广大人民群众不再遥不可及,大家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空间,很多消费者非常看重。
毋庸置疑,大部分国人都喜欢空间大的车,这源于解放后挺长一段时间内“人多力量大”备受推崇,人怎么多?生呗!所以我们的父辈有六七个甚至十个以上兄弟姐妹都不为奇。
可物极必反,若放任人口增长,国内有限的资源终有一天将难以消化,于是“计划生育”被提上日程,1982年,它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写进宪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二胎都是不被准许的,这是90后、00后中独生子女居多的根本原因。
在60后、70后为汽车消费主体时,空间大往往被看作一项重要的优点,因为他们早已成家,不再如少年人那般浮躁,在彰显个性与追求舒适之间往往更偏向后者。
近几年90后甚至00后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军,他们尚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于是空间的重要性迅速弱化,个性、新潮才是最能打动这些年轻人的点。懂哥最近就试了一款适合年轻人的车:广汽丰田 C-HR EV,也就是C-HR的纯电动版本,它便是个性的代表作品。
试驾C-HR燃油版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事了,期间它从一款饱受期待的新车成为了路上“能见度”不低的小车,5000台左右的月销量虽然对于一款丰田车而言有些寒碜,但作为主打个性的小型SUV,这样的表现其实已经可圈可点。
C-HR EV这款车则是今年4月份上市的,本次懂哥试驾的是豪华版,指导价为22.88万元,尽管电动汽车免购置税,但落地的价格依旧要比燃油版贵一些,即便算上限牌城市燃油车的拍牌费,也不见得便宜。
这台车拿什么打动消费者掏出20万+?这是我在拿试驾车时心中默念的一句话,以提醒自己尽量在这几天的体验中找到答案。
丰田这个日本品牌,似乎比国产品牌更为推崇中庸之道,这点在它的设计上表现得格外明显,但随着崇尚个性的年轻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体,丰田的设计也不再低调,从卡罗拉到亚洲龙,那前脸的“嘴”是一个比一个浮夸。
和这些“美不美,全看嘴”的车型不同,C-HR的个性是全方位的,在它身上,你基本找不到沿袭自丰田其他车型的元素,C-HR EV自然也不例外。要是忽略牌照颜色以及车身外观等一些小细节,其实很难分辨出这两者的身份,C-HR和燃油版的外观设计基本保持一致。
此外,C-HR的改装件非常丰富,至于C-HR EV,也没谁规定电动车不能改装,不是吗?因此,外观无疑是C-HR的重要卖点之一,C-HR EV也不例外,单论外观,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喜欢这款车。
说实话,以20多万的价格标准衡量C-HR EV的内饰,差了点意思,它的设计层面并没有和外观一样,展现出潮流的特性,略显普通。
尽量它的座椅采用了蓝/黑的双色,但织物的材质多少有些掉价,其它部位的用料也谈不上高级。不过,多色以及多种材料复合使用产生的视觉效果还不错,一定程度上使得内饰氛围偏向新潮。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C-HR EV在科技感的营造以及智能化配置的配备方面,和一些新品牌有不小的差距显得不那么新颖,这是传统造车势力在造新能源车时普遍的特点之一。当然,我个人倒是更为喜欢这种保留大量实体按键的风格,实际使用很容易上手。
C-HR发布之初,最受争议的并不是它的外观,而是后车窗,争议点在此的车型,除了C-HR似乎也没谁了。出于造型塑造的需求,C-HR的侧车窗下沿在后车门大概中间位置便开始了上扬,这使得后窗面积变得相当有限。
C-HR的后排要比一般车型压抑一些是肯定的,但我试乘了一段,个人觉得可以接受,倒是后排头部空间略显局促,我个子不高,这是我正常乘坐时,头顶最接近车顶的一款车型。当然,它腿部的空间还是比较宽裕的,而且内部的储物空间绝对算一大亮点,这方面比很多尺寸更大的车型表现都要更为优秀,上车后很容易找到空间安置随身物品。
总而言之,C-HR EV的内饰部分也和燃油版基本保持了一致,甚至后排中间有凸起、没有后座出风口这两点也不例外,我觉得这两点在之后改款时能有所改善。之前我写C-HR时有提到过,曾有个同事在C-HR未上市时曾调笑过它的后窗,但试驾过之后竟然转头买了一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它的驾驶质感,那换芯之后C-HR EV在驾驶方面表现如何呢?
曾经我也对纯电动车非常排斥,觉得少了发动机的轰鸣就少了灵魂,可试过一些电动车之后,这种排斥感越来越弱,因为电动车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对于汽车厂商而言,要做一辆提速快的电动车就要比同样的燃油车简单太多,所以动力输出表现,电动车很少让人失望。
C-HR燃油版的动力输出是非常线性的,但它有“小钢炮”的造型,爆发力却差些意思,而C-HR EV能给你的推背感要比燃油版强烈得多,超车绰绰有余,真有点“小钢炮”的感觉了。
很多人都想买台尺寸大的车,但他们经常忽略一点:大车开起来并不轻松,当然,并不是指“大车”转方向盘、踩刹车要更用力,而是因为大车的“掌控感”没有那么强,尤其是底盘较高的SUV车型,我相信开车比较多的朋友都能体会这一点。
C-HR小的优势,在你开上它的时候才会明白,它的转向比较精准,在转弯、变道时,车身跟随性很好,有点如臂使指的感觉。短小的车身、快速的车身响应、以及扭矩转瞬即发的动力,使得C-HR EV在城市使用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让驾驶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驾驶环境时,能更有底气。
当然,使用过程中电的流失,会使得它像慢慢被抽干水的鱼缸中的鱼,逐渐失去活力,不仅仅是C-HR EV,这是目前所有电动车都面临的困境。
试驾C-HR EV的过程中,我充了一次电,充电站离公司三公里左右,所以我要面临艰难的抉择:是在充电桩旁边等还是先回公司,如果等,有些浪费时间,如果室外温度让人不适那更是难受;如果先回公司,我只能打车,而且很多快充的充电站要求车主不能离车太久。所以对我而言,给电动汽车充电依然算是件比较麻烦的事。
这次试驾,我并未测试C-HR EV的纯电续航,它的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00公里,实际上肯定是要打些折扣的,不过在城市使用,我觉得这样的续航已经够用了,归根结底还是上面说的充电比较头疼。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台车拿什么打动消费者掏出20万+?首先,C-HR这款车型本身比较小众、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又属于小众,所以C-HR EV注定是一款非常小众的车型,它只会为极少数人所选择,而它个性的外观和小巧灵活的特性则是打动这极少数人的点。
无论哪些人最后花20万+选择了它,都是选择了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