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间谍事件引人注目,那你知道宋朝如何管理间谍吗?

2020-12-11新闻17

一 间谍的出现

说起间谍,这是一个在中外历史上相当活跃的群体。前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的“棱镜门事件”让世界为之哗然。再往远处深挖,俄美两国在间谍斗争上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双方各有胜负。

在中国,也活跃着相当大一部分的间谍,这些人以记者或者教师、旅游、摄影等身份潜入,对军事、经济、农业、工业等做各种刺探,以收集情报。

间谍这个词,在我国古代第一部兵书《六韬》中就已经出现,其中第三卷《龙韬》里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话大概意是,在战开始前。派八名游士到敌国侦察,收集政情资讯和社会舆情,了解敌人真切意图,进行间谍活动。由此可见间谍在中国出现时间之久远。

二 本文要讲的,是在宋朝时期间谍的培养,归哪个机构来管理?

北宋时期,政权鼎峙、战争频仍,“自咸平、景德以来,契丹内侵、继迁叛逆”,叫宋复、宋辽西北战事时断时续、终宋不休。为配合正面战场的攻守,宋与辽、夏在西北沿边军事敏感地带展开了一场激烈持久的情报信息大战。在这场信息软战场中,间谍扮演了主要角色,而谋划间谍活动的北宋决策集团亦展现出聪明的军事智慧和远见,庆历名臣田况说:“自古用兵,未有不由间谋而能破敌者也。”

元丰六年(1085年),宋神宗对吕公著说“边陲诚无警,更须远斥候,广侦伺,以为之防”,即密切关注和警觉边防军事动态,适时用间、反间,以探取敌国情报是北宋国家西北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

北宋间谍,始于宋太祖开国之初,宋人苏的《交城集》云:“臣闻太祖之时,边臣皆重金养间谍。"说明在两宋文献中,北宋间渫被冠以“刺事人”、“谍者”、“谍探”等称谓,由于北宋时期时局动荡,西北战场战事不断,间谍活动一直受到宋朝廷的高度重视。

宋仁宗朝,贾昌朝提出备边之尤切者“凡六事”,其中之就是“明探候”,即军事情报的获取。宋人张舜民在《上宗论河北备边五事》中指出,“臣观古之为将,守边第一必先覘,得其术,敌人之情可以坐制,先人有夺人之功其此之谓也。这就是说,第一时间获得敌人军事情报,具有“洞知敌情,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門先发制胜的重要战略意义。反之,则如苏辙所言“兵法有之日: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息于道路者七十万家,而受爵禄百金,不能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为此,北宋竭力经营军事情报工作,以便在对夏、辽的军事和外交行动中掌握先机、获得主动。针对西夏“使人人宋卖马,战军实”的情况,北宋朝廷方面要求缘边官吏体察敌情,“暗作防备”,其至在和平时期,边疆大臣也要居安思危、时刻重视敌国军事情报的获取,做到“彼之动静,亦不可不知。

另一方面,宋廷不失时机地积极主动搜集敌国军事情报,而获取情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培养、派遣间谍到敌战国,“切以今来边机,雄州、广信军实为耳目,若非人往来探报,敌中动静何从闻知?”此处“谍人”即指北宋派遣的间谍,略作斟酌不难发现,如非间谍探取情报,敌之动态便难知晓。

宋太宗时期,田赐上日:“今之御边,无先于用谍。兵书日:事莫密于间,赏莫重于间。北方自有诸国,未审陛下曾探得凡有几国否,几国与契丹为仇,若悉知之,可以用重赏行间,间谍若行,则其国自乱,其国自乱则边酃自宁。唐李靖用间破突厥,心腹之人自离贰也,书在唐史其事可知,今募能往绝域斗乱蕃部使交相侵害,如汉之陈汤传介子之流,则不劳师徒,自然归化,此可以缓陛下忧边之心也。"可见,通过“行间谍”, 或可以获取敌国军事情报,或可以离间敌国内部关系使“其国自乱”。

宋哲宗时期,大臣苏撤也说:“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重于间,间者三军之司命也。

以上说明,派遣间谍到敌国,对于获取情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如田况所说,“(元)吴贼所有谍者,皆厚其赏赂,极其尊崇,故窥我机宜,动必得实”,将使北宋处于极为不利的危险境地,而这种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如果通过积极争取、发展和派遣间谍获取重要军政情报信息则能得以改观,并为军事行动胜利创造战机。

三 宋朝间谍的培养

大量的间谍从何而来呢?从现存北宋史籍资料看,北宋政府派往辽、夏的大量间谍主要来自缘边蕃汉民当中,因为朝堂的思路是积极争取在西北沿边的蕃汉居民中发展间谍。

一是在西、北沿边的陕西路、河东路等地,招诱当地蕃汉居民、士勇等充当北宋间。

史载,

庆历七年(1047年)二月,宋仁宗诏令:“陕西诸路、河东路经路司、巡检、主兵官员、使臣等不住选人深入探候,齐整军马,常作御备。

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枢密院上奏,“顺安军探得戎主见在燕京住坐,造军器及河北缘边奏皆云见修涿易二州城及添兵马增葺器甲,广致粮草,二州最为近边缘,戎主在燕京,未闻有迁徙日月”。宋英宗下诏:“河北沿边安抚司密切差人体探。

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宋神宗诏令定州、真定府安抚司、太原经略司:“速募人探虏(契丹)情,增边界巡守及权移易地分内不得力使臣。"

二是在夏、辽官员中发展间谍。

由于这些归顺的官吏对它们本国的情况极为熟悉,所以,政府授于他们官职、给予金钱利诱,以便得到有价值的情报。

庆历元年(1041年)六月,北宋任命西界伪团练李兴为“供备库副使、寿州都监”。

庆历二年(1042年)正月,任命环庆路内附伪闭练使鄂齐尔为“怀化将军,给供奉官、巡检俸。

北宋派往夏、辽的间谍身负两项重要使命:一是获取机密情报,二是实施“离间计”,使敌国将相、君臣间产生猜疑以达到分化瓦解之目的。

仁宗时期,知永兴军、陕西安抚使程琳曾谈到,“使氏得地是又有一元也,不若用间使二羌势离,则中国之利矣。”政策的诱导和金钱的诱惑,使北宋培养和发展间谍的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屡有“刺事人”、“谍者”被派到西夏或辽朝为宋窃探军政情报。

史载,康定元年(1040年)九月,宋命范仲淹“以金帛召募敢死之士,深入夏境探候”,庆历二年(1042年)正月,宋派人到西夏“行间,元祐二年(1087年)十二月,宋哲宗诏令环庆经略使范粹,“选人入西界探事并行间”。四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

在蓦派谍报人员的过程中,北宋边臣使用了种种手段,如《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庆历二年(1042年),“(种)世衡尝以罪怒一蕃落将,杖其背,僚属为之请,莫能得。其人被杖已,奔赵元吴,甚亲信之,得出入枢密院。岁余,尽词得其机事以归,众乃知世衡用以为间也。此处,种世衡巧妙采用了“苦肉计”,成功向西夏派去了间并取得重要收获。从总体上看,北宋的间谍战略,总是与宋辽、宋夏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每当宋与西夏或辽朝的关系恶化,北宋派出谍报人员的活动就进行得更频繁,譬如1038年和1081年前后是北宋对西夏间谍活动的两个活时期,因为这两个时期均处于宋夏交战时期,双方矛盾升级。

四 间谍保障制度

间谍职业是一项高风险职业,一旦身份暴露,轻者危及自身性命,重者则连带家属亲族之生命,可谓“人万死之地”。为了支持间事业,鼓励沿边居民、士勇等心甘情愿地充当北宋间谍,宋朝廷着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地间谍保障制度,使间谍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第一,设置间谍情报专业机构。宋太宗时期,钱若水上《御戎之策》日:“择大臣领近镇,提重兵以专间外之事,有警则督战,已事则班师,既无举兵之名,又得驭兵之要,三军同力、上下ー心,备御之方”,说明了专业化的军事制度对于确保朝廷有备无患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对间谍及其探到之情报的管理和传送,北宋便在缘边某些州军设置了专门机构负责处理重要的军政机密。

真宗咸平初,宋辽交战,北宋即于雄州置机宜司,设“知雄州机宜司”为其长官,“专掌本州边境军机密事”,这就是说,雄州机宜司是专负责各州军的对辽间谍和外交事务及其活动的机构,其后因宋辽和好,在景德三年(1006年)十二月废罢而改为国信司,“顷者用兵之际,本部每有密事,不欲漏露,因择循谨吏专主行之,号机宜司,今契丹修和,请改为国信司。从之。

对外管理间谍的是机宜司,那么对内管理间谍特工的是“武德司”,在太平兴国六年,宋太祖改“武德司”为“皇城司”,这个机构专门“掌宫城出入之禁”。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机构汇报工作只是向老板汇报,并不受其他部门约束官制。皇城司的人被人一般称为察子,鼎盛时期在开封活跃的就有七千多人之多。而且察子里也有女人,被称之为女察子。

除了雄州,北宋还在环庆、泾原、秦风、河东和等地各置“都总管经略安抚司”,下设属官“管勾机宜文字”专管情报政要事宜,其它如“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经略安抚使司管勾机宜文字”、“安抚使司主管书写机宜文字”等差遣官均为北宋处理军要机密之官制名称,其职掌或“掌管本司承受、行遣上下机密文书”,或“主管草拟、书写、收发和奏报机密”各类事务。另又设有如“急脚递铺”之类专门负责传递事关外国和军事机密等紧密文书的邮传机构传递军事机密。

第二,设立专项资金制度。终宋一朝,由于辽、夏强大民族政权的边防威胁,加之时断时续的西北战事,间谍活动一直受到宋朝廷的高度重视。因此,北宋时期的间谍活动十分活跃,间谍之盛行为历代所罕有但动荡的时局、战乱的岁月,使间谍的来源身份和真伪等情况极为复杂,有人或为利、有人或被诱,有人或全不知情却无意中被利用而充当了北宋“刺事人”、“谍者”、“谍探”,这首先得益于北宋政府的“重金养间谋"战略极大地鼓动了敢死之士充任宋之间。北宋大臣苏撤曾说:“臣闻太祖之时,边臣皆重金养间谍。是以,死力之贪其金钱,捐躯命、冒患难,深入敌国,刺其阴计而效之。至于饮食动静无不毕见。每有入寇,辄先知之,故其所备者寡而兵力不分。”可见,早在宋初太祖朝时,北宋边臣就已通过重金养间的策略觇取敌之军情。对此,宋人田赐表示完全赞成,他说“事莫密于间,赏莫重于间。"贾昌朝也认为,只有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资金管理,规定间谍专款“不得别支用”,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王安石对宋神宗说:“雄州有官库,专给用间,今通远军如雄州置库,委韶以财物,必能办此,此经略夏国之要务。除了专款支出,北宋间谍活动还得到其它来源的经费支持,财政部门经常特批金银、绢缯使人探察敌之动静,与中央专款、特批款支持间活动相一致,北宋河北、河东军区的雄、霸等州也支出金银、绢帛等物品刺激谍者“揣知虏情”。

第三,建立间渫恩惠安抚制度。为了使那些为北宋王朝服务的间谍及其家属无后顾之忧,政府还采取了一项人性化的措施,即对宋派遣或雇用的间谍,如果在行间过程中,或在行间之后暴露了身份,宋廷都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揹施,并给予功赏安置。北宋安置谍报人员的主要措施是:推恩封官、分田俸赡。《乐全集》卷二十一云:“凡我谍人即彼好奸贼,为利诱使致家死地,事泄于彼,故当我归,此不收留使之何适,若来无生路、去为大,尔后谋人岂复为用?边臣守将坐成瞽,朝廷先事制胜之术暕矣,其梁济世伏指挥沿边安抚司,令与资遣到阙,特与量材处置,所贵边臣有以使谍人,朝廷有以责边臣,此之事机极为要切。

“推惠”安置的根本目的是使“谍人”能心甘情愿、忠心耿耿地替国家搜集情报。嘉祐五年(1060年)三月,知雄州曹偕上奏,“幽州人杜清自来与雄州探刺事宜,今事觉挈家来归,请补外州一教练使,给良数顷,仍以月俸赡之。脚从之。天圣五年(1027年)九月,令州民张文质入契丹刺事归,诏“补文质三班奉职、潭州监当。”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