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带一路”的丽水印记

2020-12-11新闻22

从“十三五”的辉煌里,回望“一带一路”建设,无数丽水扩大对外开放的精彩印记清晰可见。

丽水的创新实践精神,为对外开放建立了根系,也牢牢把握了前行的时机。

随着一家家企业走出去、一个个项目落地,“一带一路”为丽水拓展了经济合作的新空间,也为创业者带来了崭新的市场机遇。

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路

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

2018年5月9日,在全省对外大会上,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作为浙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被重磅推出。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勇当全省“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这是浙江对于这个试验区所寄予的厚望。

这几年,浙江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走出去”缺乏强有力的群众支撑点。于是,在海外拥有33万华侨、85%以上华侨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田,成为破题的关键。

在义乌市的义乌港,鹤侨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远近闻名的“重量级”企业,总经理何海瑞是青田华侨,曾在塞尔维亚经商,2009年回国后,一直在义乌从事小商品出口贸易。

鹤侨公司之所以声名远播,是因为它几乎包办了义乌到塞尔维亚、黑山等东欧国家的出口集装箱,年平均出口总值约7500万美元。

在经常奔波于国内外的公司另一负责人郑皓眼里,“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显而易见。“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到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投资办厂,我们作为当地华侨,又积累了进出口贸易经验,这两年也承揽了不少中资企业从国内到东欧一些国家的车辆等设备的运输项目。”郑皓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田华侨,还承担起中资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沟通重任,“斯拉夫语属于小语种,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青田华侨不仅是牵线搭桥的‘向导’,还能‘兼职’当翻译。”

除了为浙江“走出去”充当“探路先锋”,为“侨”而建的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华侨回乡创业。

在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来自乌克兰的葵花籽油深受消费者喜爱。乌克兰馆的负责人陈艺原本从事防盗门经销生意,2014年,“一带一路”义新欧铁路的通车,加之2015年侨乡进口商品城的建设,促使陈艺选择回乡“卖世界”,“这些年,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我们的贸易形势越来越好,我相信市场蛋糕会越做越大。”

不止是侨乡进口商品城,华侨总部经济大楼、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世界红酒中心、东侨乡农品城、百国风情集聚区、青商回归创业园、咖啡小镇、石雕交易大平台……“十三五”期间,十大平台形成的强大合力,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超乎想象的链式效应。

抢滩布局“一带一路”

纳爱斯在安哥拉的工厂

稳步增长,是“十三五”以来丽水对外投资的关键词。

五年来,丽水市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28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占总数的64.3%,总投资达5544万美元,占总数的60.4%。总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但投资国别地区有所扩大,安哥拉、匈牙利逐渐成为新增投资目的地。

借势“一带一路”,去年,纳爱斯带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携手有着近十年经贸合作关系的安哥拉纳克法(NAKFA)公司,合作成立“纳爱斯南大西洋公司”,将首家海外建厂落户非洲安哥拉。 今年2月,纳爱斯集团在安哥拉建设的第一家海外企业顺利投产。

“安哥拉是纳爱斯在非洲销售额最高的市场。去年正是纳爱斯在海外建厂的好时机,因为当地经济不景气,建厂成本比较低。”安哥拉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2万吨洗衣粉,受疫情影响,现在实现的只有一半产能,“等二期、三期建起来,有望成为国内民企在安哥拉投资最大的工厂。”

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设立两三个研发科创园以及“一带一路”沿线8-10个海外工厂也已规划就绪,正在加紧推进中。

除了本地企业对外积极布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深化,沿线的海外青田华侨企业也获得了多元商机。

在柬埔寨,青田华侨先行一步,借助当地服装行业在国际上享有较优惠贸易政策的有利条件,纷纷入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在匈牙利,青田华侨詹晓荣、詹丽弘兄妹俩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在去年与当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成功收购了匈牙利最大的产业园——伊卡路斯工业园区。收购重整后建成了 “匈牙利欧侨科技产业园区 ”和 “欧侨文化交流中心 ”,整个产业园不仅面貌焕然一新,更成为了中国企业走进匈牙利的新据点。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进一步拓展市场,‘走出去’是必然选择。”市商务局外经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先人一步投资布局,包括整合利用全球资源、打通全球销售渠道等,这是丽水近年来对外投资可圈可点之笔。

得益于丽水对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在搭建投资促进平台、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发力,丽水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去年初,丽水下发关于促进开放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单位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我市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鼓励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等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15方面的细化扶持。

做大外贸市场蛋糕

在市商务局出具的与“一带一路”国家有直接贸易往来的企业名单上,浙江海陆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显得格外惹眼。2019年,该公司贸易累计出口额达3.22亿元。

海陆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从事皮革出口贸易,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一直是其主要贸易对象。从成立至今,公司营业额上涨了20倍。得益于“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高铁公路等交通设施将更加完备,海关互联互通使通关更加便捷,贸易壁垒日渐减少甚至消除,通关成本也将明显下降。可以说,“一带一路”给广大流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

据市商务局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是我市重要贸易伙伴,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额从2009年的4.5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9.11亿美元。截至今年10月,我市累计向沿线6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33%,占全市出口总量的35.44%。从贸易产品看,主要是机械产品、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等。

除了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抢抓机遇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本地外向型制造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市场扩张机遇。

“早在10年前,我们就与斯里兰卡国家电力公司在斯里兰卡合资办厂,当时我们针对海岛国家特性研发了智能电能表,电力仪表零部件都是从国内发往斯里兰卡进行组装,再供应给斯里兰卡国内的电力公司。这些年,我们持续为他们研发新产品,目前公司的年产值已超过4000万元。”位于青田县的安特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耀祖说,除斯里兰卡外,产品还发往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出口业务目前占企业总产值的四成左右,“能获得与外国垄断性国有企业合资的机会,保持长期的生产供给,依托的还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研发优势。”

位于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维克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基建通用电力设备的外贸型企业,其生产制造的电力设备70%以上出口至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有趣的是,在2013年以前,维克托公司的对外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洲和非洲,但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企业逐渐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南亚市场。“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在这些国家形成贸易合作非常顺畅。”维克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科告诉记者,目前维克托公司正致力于将商业触角进一步延伸至孟加拉国、缅甸等国。

“一带一路”对丽水企业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制造业。“十三五”期间,诸如青田杨梅、遂昌绿茶、景宁茭白等特色农产品也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山门远销海外,丽水对外开放的版图也因此不断拓展延伸、日益丰富多元。

记者 刘淑芳 叶礼标

#一带一路#丽水#印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