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全称武成王庙,是古代祭祀姜子牙和历代良将的庙宇,唐肃宗上元年间,尊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孔子相若,以历代良将为十哲陪祀,这十哲就是所谓的武庙十哲,分别是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和唐司空英国公李勣。
姜子牙
张良,字子房,颖川城父人,出身于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张开地曾任战国时期韩国的三朝宰相,他的父亲张平也曾担任过韩国的两朝宰相,不过到了张良的时候韩国已十分衰败,后来随着韩国的灭亡,张良也彻底失去了显赫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他开始致力于反秦,曾于古博浪沙试图刺杀过秦始皇,但没有成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响应,但因势单力孤只好率众投靠另一支起义军,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命中英主——刘邦。
张良
在后来的灭亡秦朝以及楚汉之争中,张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刘邦最得力的谋臣,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曾盛赞张良“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被誉为汉初三杰。在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后张良便托词多病闭门不出了,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对皇室的内部斗争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过却帮助了吕后之子刘盈坐稳了太子之位,因此吕后对张良十分敬重。晚年的张良崇信黄老之学,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去世之后被追谥为文成侯。
田穰苴
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齐国田氏家族的支系,齐景公时齐国同时受到晋国和燕国的进攻,齐军大败,在此背景下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被任命为大将,率军抗击燕国和晋国,并成功击退了两国的军队,田穰苴因功被封为大司马,执掌齐国军政大权,因此又被称为“司马穰苴”,不过随着田氏势力的日益发展,逐渐引起了齐国贵族的不满,后来齐景公听信谗言罢黜了田穰苴,不久后田穰苴便发病而死。作为一位继姜尚之后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田穰苴的军事思想在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著有《司马法》传世,不过西汉后失传。
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后由齐入吴,在重臣伍子胥的推荐下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并在柏举之战中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城,几近灭亡楚国,吴王阖闾去世后孙武又辅佐吴王夫差大败越国,不过后来随着好友伍子胥的被杀,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出谋划策,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有《孙子兵法》传世,被后世誉为“兵学圣典”,孙武也被尊称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吴起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出生于一个“家累万金”的富庶之家,为了求的在政治上的发展,曾四处寻求门路,但弄了倾家荡产也没求得一官半职,为人所讥笑,吴起一怒之下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人,不得已逃出卫国。吴起先是到孔门弟子曾参门下学习儒学,因母亲去世没回家守孝被曾参认为不配做儒家门徒,于是吴起弃儒学兵,后历仕鲁、魏、楚三国,在魏国时被魏文侯任命为主将,先后多次打败秦军,此外吴起还改革了魏国兵制,创立了武卒制,战国时期著名的魏武卒便由此创立。后来吴起又由魏入楚,被任命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楚国最高官衔)主持变法,在吴起的主持下楚国国力渐强,将疆域扩张至洞庭湖、苍梧郡一带。虽然成就了楚国的富强,但吴起的变法也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兵攻打吴起,最终吴起被残忍杀害,尸身被处以车裂之刑。
乐毅
乐毅,魏将乐羊后裔,少年聪颖,喜好兵法,后来被人推荐至赵国做官,不过到了赵武灵王被困死在沙丘行宫后乐毅离开赵国去到了魏国,后又去到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亚卿。公元前284年,乐毅统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五年时间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乐毅因受到猜忌被解除了兵权,于是乐毅西去投奔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而留在齐国的燕军在乐毅走后被齐将田单大败,之前占领的齐国城池也全部失去,十分后悔的燕惠王写信与乐毅修好,并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虽然没有返回燕国,但与燕国重新交好,并被燕赵两国任用为客卿,最终乐毅死于赵国。
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熟知兵法、善于用兵,秦昭襄王年间为了东进击败三晋以图谋天下秦昭襄王贯彻商鞅之法,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了许多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便是其中之一。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二十四万,彻底扫平了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中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主力,斩杀和俘获赵军四十五万。在担任秦军主将的三十余年间白起攻城七十余座,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长平之战后白起受到秦昭襄王的猜忌,并与应侯范雎失和,被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被赐死于杜邮。
此外,武庙十哲中还有西汉名将淮阴侯韩信、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初唐名将卫国公李靖和唐朝名将英国公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