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又是如何将地方上的兵权集中到中央的? 殿前指挥使赵匡胤

2020-07-22知识6

柴荣为什么在死前让赵匡胤取代石守信当了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是取代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同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都点检比指挥使官大,你记错了吧?石守信一直是赵匡胤的副手,不能比赵的官还大。。为什么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是太祖? 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高皇帝”,称为汉高祖是因为《史记》的缘故。李渊被称为唐高祖,不是唐太祖,唐太祖是李渊的祖父李虎,国号“唐”源自李虎的唐国公,根据古代的礼法,李渊不能称太祖,只能是高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国号源自自己发迹于宋州,所以庙号是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赵匡胤生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十出头的948年他投奔枢密使郭威帐下当兵。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后周太祖郭威。948年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其子刘承佑继位。郭威和另外三人为辅国大臣,四人之中郭威最有才干,平定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叛乱。但是刘承佑不久开始猜忌辅国大臣,950年,与心腹郭允明密谋后,刘承佑以辽军入寇河北为由派郭威镇守邺都,随后杀死另外三位辅国大臣又灭了郭威一族。郭威闻讯立即令养子柴荣镇守邺都,自己带兵攻入开封,刘承佑已被郭允明杀死。郭威本意要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为帝,此时恰好辽军入侵,郭威带兵出征,大军走到澶州时兵丁都不想再为帝王将相的权力斗争卖命了,他们最信任郭威,于是将军中黄旗扯下披到郭威身上,强行拥立他当皇帝,郭威带兵返回开封,于次年建立后周。赵匡胤见证了事件的全过程。954年郭威去世,由于被灭族,只好让养子柴荣继位。柴荣继位不久,北汉来侵,柴荣带兵迎敌,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危急时刻赵匡胤镇定自若,建议柴荣兵分两路夹击敌人,柴荣采纳建议大获全胜。由此受到柴荣重用,一路升到殿前都指挥使。在柴荣手下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一批中高级将领拜把子,号称“义社十兄弟”,同时他有意笼络有才干的文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又是如何将地方上的兵权集中到中央的? 赵匤胤黄袍加身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前朝藩镇飞扬跋扈的局面,决定对军事政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在一次宴会上巧妙地解出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的兵权,废出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司,然后选一些没有资历的人担任禁军将领,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掌握军政大权,但是调兵权和领兵权分开,这样有利于相互制约。地方将领派文官去担任,还要定期调动,把全国的精兵强将都调到中央来,便于控制,把老弱病残的士兵派到地方去,这样一来,地方上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军抗衡。虽然赵匤胤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效果相当不错,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担任将领,造成了宋朝后期巨大的灾难。宋太祖赵匡胤的心腹家将有哪些? 武:石守信(928~984)后汉时,隶枢密使郭威帐下。后周广顺初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侯。后周抗击北汉的高平之战,石守信以功升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同年师还后,又升任殿前司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显德三年,从世宗征南唐,石守信任先锋,参与六合等地战役。显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以功升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显德六年三月,后周攻辽,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侯的石守信任陆路副都部署,石守信已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世宗死,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以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是以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关系最为密切。王审琦(925-974)北宋初年大将。字仲宝。其先辽西,后徙家洛阳。为人厚重有方略,尤善骑射。五代时隶周主柴荣帐下,与赵匡胤相友善,以功累迁东西班都虞侯、铁骑都虞侯、勤州刺史、虔州团练使、睦州防御使。。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1、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为什么殿前都虞侯杨信要在赵匡胤面前装聋作哑? 想必大家都知道“装聋作哑”这个成语,在多数情况下这是个贬义词,用以谴责别人,但这是官场的制胜保命的宝典之一。在这方面,北宋时期赵匡胤的心腹杨信就是一把好手。历史记载杨信在被提拔的第二年就哑巴了,离奇的是,在去世前又突然开口说话,这难道是巧合吗?不,当然不是,这显然是杨信在“装聋作哑”,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弄清楚一件事,我们往往得先了解这件事发生的背景。宋朝统治时期,武将一直备受歧视,无论是北宋,还是存于一隅、本该武力北上的南宋,皇帝、文官集团从未停止过对武将的攻击。比如北宋名将狄青、南宋名将岳飞,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死在了皇帝、文官集团的手中。这种现象其实正是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本身是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显德七年(960)发动“陈桥兵变”后登基为帝。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原因就在于他是殿前司的最高长官,而侍卫亲军司的主要将领也是其党羽。正是因为手握重兵,赵匡胤才能兵不血刃地夺得皇位。就像大部分武将出身的皇帝一样,登基的赵匡胤显然对武将甚至包括曾经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抱有极大的防备,寝食难安,担心有着其他的“陈桥兵变”导致自己皇位丢失甚至性命不保。终于,在建隆二年。古代赵匡胤为什么会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周世宗先后三次大举进攻南唐,逼迫前后将江北十五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在战斗中,赵匡胤表现得最为突出,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后周显德七年(960)春,赵匡胤在今河南开封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从而黄袍加身,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赵匡胤之所以能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关键是其掌握了当时后周最精锐的部队殿前司。到了后周年间,郭威深知侍卫亲军在“累朝相承”的弊端,设置了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分掌禁军。殿前司成立后,郭威先是任命外甥李重进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下辖铁骑左右两厢骑兵,控鹤左右两厢步军,一共有两万人。殿前司的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强悍。而侍卫亲军司的最高统帅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其次为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侍卫亲军司下设龙捷马军都指挥使,统率骑兵;虎捷步军都指挥使,统率步军。郭威在位时,侍卫亲军司总兵力约为七万五千人,都指挥使是王殷。世宗显德元年(954)三月,北汉刘崇趁柴荣新君即位之机,联合契丹人大举南侵。后周与北汉在高平展开殊死决战,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侍卫亲军一触即溃,反而是殿前司军兵在柴荣的亲自统帅下奋勇杀敌,最终转败为胜。战后,心有余悸的后周世宗开始整顿中央禁军。他处决了七十余名逃将,改派殿前司的一些将领充实到侍卫司中,这就使得殿前司空出了很多职位。赵匡胤因在高平之战中表现突出,也升任殿前司都虞候,负责“选。

#后周#赵匡胤#杨信#周世宗#宋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