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晋武帝司马炎儿子一大堆,为何偏偏要选最白痴的司马衷?

2020-12-04新闻11

历史上的智障皇帝并不少,比如蜀后主刘禅,唐宣宗李忱。

不过他们并不是真的傻,刘禅之所以乐不思蜀,那是因为他已是亡国之君,生死掌控于司马昭之手,如若不装出一副智商欠费的样子,估计活不长久。最典型的反例就是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他倒是没有乐不思蜀,还写词感慨故国神伤,结果落得个被毒死于狱中的下场。

至于唐宣宗李忱,那更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他当还是那个皇帝之后,完全换了一个人,文治武功都颇有作为,开启了“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

当然,也有皇帝是真的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晋惠帝司马衷,他说过非常著名的一句话:

“何不食肉糜?”

话说有一年闹饥荒,百姓们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当底下官员呈报灾情的时候,司马衷却反问道,既然百姓们没有饭吃,那为何不吃肉羹呢?

这句话弄得底下人哭笑不得,人家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那还能吃肉羹啊?

很明显,这是司马衷真智障的最好证明。

对于司马衷,王夫之评价得好:

“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此话不假,西晋确实因他而亡。

司马衷因为痴傻,导致其无法掌控朝堂,当时西晋的大权为皇后贾南风与太尉杨骏把持。当时皇后贾南风因与杨骏争权,最终扳倒杨骏,夷灭其三族。不过,贾南风并没能因此而大权独揽,当时朝政为汝南王司马亮所把持,为了争权,贾南风又引楚王司马玮将其除掉。

此后的贾南风一发不可收拾,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的她,又废掉了不是自己所生的太子司马遹,并将其杀害。最终引发众怒,赵王司马伦等人乘机诛杀贾南风,再度把持朝政。紧接着便是司马伦称帝,诸王不服,大家大打出手。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亲戚打架事件——八王之乱。

而八王之乱极大的虚耗了西晋的国力,给予北方内迁的胡人以几机会,最终五胡乱起,西晋被匈奴人刘渊所攻灭。

西晋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之一,自司马炎代魏立晋开始,国祚仅五十一年。

结合前面来看,虽然晋惠帝司马衷不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但却脱不了干系。

当然,这并不能怪司马衷,他只是一个傻子,这些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其罪魁祸首应该是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如若不是他分封诸王,并给与其众多实权,就不会出现诸王起兵大打出手的混乱局面,西晋也不至于羸弱到连曾经依附自己的胡人都打不过。

更关键的是,司马衷这个皇帝是他司马炎亲自选的,并不是权臣拥立的。如果不是选了司马衷,西晋朝堂很可能就不会出现那般不可控制的混乱局面,至少贾南风当不了皇后,更无法弄权擅政。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炎可不止司马衷这一个儿子。仅仅有史可据的儿子就有十八个,其中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都还曾参与了八王之乱。不能说这些儿子个个优秀,但绝对要比司马衷这么一个傻子要强。

那么司马炎到底是怎么想的,放着那么多正常的儿子不选,非要选一个智障?

首先肯定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比较常用的继承人选择办法,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当时司马衷乃是武元皇后杨艳所生,妥妥的嫡子。当然,他并不是长子,他还有个同胞哥哥司马轨。但司马轨死得早,所以司马衷便相当于嫡长子。

所以,立司马衷符合规矩。

当然,不是不可以改,毕竟司马衷是个傻子。但司马炎还有其他的顾虑,以至于他要坚持这个嫡长子继承制。

如果司马炎不选择司马衷,而另立别人做太子,这就改变了原则,就是说非嫡长子也可以做皇帝了。这里可不是换个儿子当继承人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换一脉。

这就要讲到司马懿,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而司马懿有两个出色的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司马懿死后把家族的事业交给了司马师,但司马师无子,所以他把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抚养起来,当作自己的儿子。司马师不长命,死的早,此时的司马家族正处于关键时刻。

年仅八岁的司马攸显然不能承担大任,所以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事业,扛起了司马氏的大旗。约定以后要传位给司马攸。但司马昭死后钦点的接班人却是司马炎。

因为当时司马攸的年纪尚小,虽然此时他已经十八岁,但此时的司马氏马上要面临的是代曹自立,当然是越大越好,司马炎已经三十了。更何况司马炎是嫡长子,是长兄,让他去拜弟弟司马攸多少有点说不过去。而且对于司马昭来说,司马攸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名义上是司马师的儿子,如果他做皇帝,以后供奉的一定是司马师,而不是他司马昭。

总之,皇位又一次从司马攸身上擦肩而过。

那么,这一次司马炎死后,如果不立嫡长子继承皇位,那么舆论导向一定会落在那个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司马攸,这显然是司马炎不想看到的。

如此一来,自家这一脉可就与皇位无缘了。

当然了,司马攸不长命,他没活过哥哥司马炎,要先于司马炎去世。

那么问题又来了,没有了司马攸的顾虑,为什么此时的司马炎依旧没选择废掉太子司马衷,另立他人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词——外戚。

司马衷的背后有着当时西晋王朝最为强大的外戚势力支持,即弘农杨氏。这个家族是相当强大的士族,起自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汉太尉杨震。在汉代乃是有名的望族,其祖上四世三公,名满天下。在汉末三国时期,其乃是士族阶层执牛耳者,这也是杨修敢在曹操面前如此自傲的原因。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据说都是弘农杨氏。当然,是真是假需另当别论,不排除以此来为脸上贴金之嫌。

而到了西晋,杨家女儿杨艳成为皇后,杨家一跃成为西晋第一外戚家族,国丈杨骏与弟杨珧、杨济权倾朝野,时称三杨。其家族势力足以影响西晋的国运。

在司马轨死后,司马衷是武元皇后杨艳唯一的儿子,更是杨家在皇族唯一的代表。他们的意见,是司马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是司马炎选了司马衷,杨家定然会以自家人视之,多少会辅助其稳固朝堂。要是司马炎选了其他人,那么杨家很可能因为权力,会走到司马氏的对立面,届时又会是一场血雨腥风。

当然,除了杨家,还有贾南风代表的贾家。其当时官场的顶级士族,贾南风父亲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西晋开国元勋,也是西晋初期的重臣。

贾家女儿贾南风是司马衷的发妻,那么贾家自然要支持司马衷。

所以,即使司马炎有废太子之心,但在皇后重臣的保护下,司马衷依然可以稳坐太子之位。

此外,司马衷虽然自己人傻,但他却生了个好儿子,名叫司马遹。其人聪慧异常,小小年纪,却有一般成年人所不及的眼界和思绪。

有一次宫中起了大火,司马炎登上宫墙观看火势。年仅五岁的司马遹拉着司马炎走到暗处说:

“幕夜仓促,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

意思是,如此慌乱的局面,您不应该站在亮处,以免有人趁乱做一些事情。

司马炎很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像自己的祖父司马懿。

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

当时有相士说广陵有王者之气,司马炎立刻封司马遹为广陵王。司马炎想让自己的儿子活得短一些,自己活的长一些,让自己的孙子快快长大,继承皇位。

自此,有了隔代传想法的司马炎彻底放下了废太子的打算。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炎终究没能活的很长,没能等到孙子长大。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被司马炎寄予厚望的孙子,虽然成了太子,但并没有坐上皇位。其因为得罪了皇后贾南风,受其迫害,被废掉了太子之位。这还没完,贾南风为了斩草除根,在司马遹被废后,依然没有放过他。

而正是因为贾南风杀掉了太子,给了赵王司马伦以口实,其发动兵变,诛杀贾南风,自己掌控朝政,由此将八王之乱再度推上高潮。

而因为八王之乱,西晋迅速灭亡,“五胡乱华’时期正式拉开序幕,衣冠南渡,中原成为了胡人的乐土,汉人的地狱,一段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来临。那段历史不是身处盛世的我们可以理解的。

在那段时期,整个北方成了罗刹们的炼狱场,人类的文明被一扫而空,仿佛回到了上古时期,人与兽毫无区别。

当然,从历史的客观角度而言,我们也称他“民族大融合”。但从中华民族的主观角度来看,那是真的黑暗,不堪回首,更不值得称道。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