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什么最火?除了直播,便是社区团购。虽然距离2021年只剩最后一个月了,但互联网巨头丝毫没闲着,都在抢着“卖菜”。
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拼多多、美团、滴滴、阿里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就已经纷纷入局社区团购了。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更是在公司全员会上曾这样表示:“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可见老大们对社区团购之重视。
互联网巨头为何纷纷下场“卖菜”?
根据2017-2019中国生鲜市场B2C交易规模预测来看,2021年我国生鲜市场的交易规模可达万亿。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是一个14亿的人口大国,单人每天购买生鲜的成本差不多20元,初步估算:整个生鲜市场的量级差不多是14亿*20*365≈10万亿的量级,前景非常广阔。
因为供应链等因素,可能生鲜品类无法快速覆盖到3、4线城市,目前暂以20%的渗透率来估算这个行业的交易规模,但目前的市场渗透率还远远达不到20%。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量市场。这么好的市场,哪怕从中分一块蛋糕,都是非常可观的。
为何选择这个时间段入局生鲜市场?
既然生鲜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增量市场,巨头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开启百团大战,争相入局?
其一:今年1月,由于疫情原因,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在内的生鲜到家平台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速都较往常时段(1月2日~8日)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如叮咚买菜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速高达93.1%。
其二 :这场疫情,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了在线上买菜的便利程度,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教育成本和普及推广成本。
其三:市场先行者已经在商业模式上跑通了,巨头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快速复制商业模式,快速抢占市场。
巨头烧钱争资源、抢流量;团长多家对比,稳薅羊毛
团长是社区团购这一商业模式的社交枢纽。社区团购说到底还是电商。传统电商模型中,获客和物流是两个主要的刚性成本,很难削减。而让小区里的熟人去帮自己卖菜,邻里之间的信任降低了获客成本;如果团长拥有一个自己的线下门店,或者本身就是社区生鲜自提柜的运营者,那优势就更明显了,本身就会带有线下实体的天然流量,当街坊邻里自己来取团购商品的同时还可以使之消费线下自提柜商品,在扩大线下商品的销路和省去最后100米的配送成本。
不过,互联网大公司的补贴面前,团长目前还谈不上平台忠诚度,谁家赚钱多,做谁家。比如多多买菜注册一个门店奖励100元,完不成拓展团长任务的业务便会找家里人帮忙。这些团长并不接单。内部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薅羊毛手段比较普遍,也不难操作。
为了争抢团长,各大平台推出了不同的奖励策略。其中,返佣比例最为直接,团长根据销售额返点提成。十荟团12%,兴盛优选10%,食享会5%,而美团优选划分多层佣金等级,佣金约集中在10%-20%之间。
巨头斥巨资、烧钱、跨行入局,真的值得么?
首先,国内生鲜市场的规模是足够大的。举个例子,我经常买花,但是从没看过售卖鲜花的平台有过烧钱去补贴用户的行为,因为这个市场规模太小了,就算烧钱去补贴用户也可能烧了20亿换来一个10亿量级的市场。而生鲜市场就完全不一样了,生鲜足够高频,刚需。且市场规模足够的大,所以巨头们疯狂烧钱开疆拓土,其野心在于后期可获得一个更大分量的市场。
其次,先发优势下的规模效应,将很难超越。先发形成一定的用户量后,所产生的用户体验以及成本优势,是后来者很难追上的。比如当用户体量达到了一定的量级后,无论是均摊在单个供应链上的成本,或者是在产业链内的议价权,都可能有一定的降低。举个例子说明,一辆卡车送50斤土豆或者送500斤土豆,送的土豆的数量增多了卡车的运输成本摊薄在每一斤的土豆上也就减少了。同理,当买土豆的用户变多了,去B端商户购买100斤土豆的价格和一万斤的价格是不一样的,通俗来说就是批发价。
所以,我们认为这些互联网巨头在烧钱入局,指不定人家是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