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人李幸泽接手父亲留下来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从负债累累到业内全国第一,他花费了10多年时间。图为该企业旧址。(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兰州12月4日电 (张婧 李亚龙)“父亲病逝,留下负债累累的企业。”彼时的李幸泽刚满19岁,正是青春无限好的年纪,但他迫于家庭变故,只能离开校园,装扮成“大人”模样跑市场、谈合作、管人事、商议企业发展……如今,笑称自己是“负二代”的他,从面临追债的窘境,到行业内单位产能和质量做到全国第一,共花费10多年时间。
图为李幸泽在车间向记者介绍马铃薯淀粉产品。李亚龙 摄
接管企业第一事:躲债
李幸泽出生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当地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早在清朝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就称这里是“陇中苦脊甲天下”。但正是由于定西恶劣的自然条件,当地人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发现,干旱少雨的气候资源反而与马铃薯的生长雨热同期,这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定西的马铃薯,起初只是填饱肚子,后来逐渐成为助脱贫困的“致富薯”,越来越多定西人的生活因马铃薯而有所改善,李幸泽就是其一。
马铃薯产业在定西兴起之初,就吸引来不少生意人的投资目光,李幸泽父亲做锅炉生意多年,也因看到马铃薯的收购贩卖红利,而计划着市场的大好行情。于是,其父亲在经营原有企业的同时,又兼顾起了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的买卖。李幸泽说,“摊子铺大,钱是赚到了,但好景不长,父亲就查出身患癌症,加之企业存在长时间管理不当等问题,出现严重亏损。”
面对企业遗留下来的债务负担,他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债。“被追债人逼到办公室无处可逃时,不敢外出吃饭,公司员工就用树杈挑着从窗户外递来餐食,没有筷子,我就用手吃。”李幸泽回忆时说,这件事令他受尽委屈,但也正因此事,他下定决心,立下“把企业做活,并成为一名诚信企业家”的目标。
图为该企业建成马铃薯淀粉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张婧 摄
填补亏损难,收获亦多
在家人和元老级同事的帮助下,李幸泽熟悉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公司业务,结合经营实况和市场考察,他决定“专注做马铃薯的精深加工”,通过产业整合、设备更新、内部人员调整、银行贷款等多方面协作,企业的事一一理顺,并有了起色。
虽历经阻碍诸多,可亏损也逐渐填补。李幸泽加快企业生产步伐,到全国各地观摩学习,“不想只做个‘能干一天算一天’的普通淀粉厂。”他开始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尤其听到一位业界前辈说“做全产业链、把马铃薯吃干榨尽”时,他的兴趣来了。
在李幸泽当时的观念中,淀粉厂无非就是几个池子1条线、1个厂房和库房,但在跟随前辈到国外考察期间,他看到车间中有一个大型自卸平台,土豆车进去,机械手取样,设备自动分析淀粉和其他物质含量,输送带传运土豆,除土清洗送进车间,生产线全部自动化,破碎率很低。
此外,他还注意到,这家企业不同于自己的淀粉厂,门口没有排队交土豆的车?经一番询问后得知,该企业是由300多个农场主组成的联合体,每个农场主家里都有库,土豆挖出来,先储藏在库里,再按序交给淀粉厂……见过此状后的李幸泽收获颇多。
翻身战:业内做到全国第一
第1年生产马铃薯淀粉7000吨;第2年新增先进生产线;第3年连续2次扩产,每天生产淀粉500吨,年产量达到25000吨……直至2018年,李幸泽这家企业就做到了年生产淀粉65000吨,成为全国第一。
他说,公司后来上线了马铃薯蛋白提取生产线,将土豆提完蛋白的水进行治水还田,淀粉年产量达10万吨,蛋白生产1万吨,再提膳食纤维,真正把马铃薯“吃干榨尽”。同时,该企业还围绕马铃薯做了面膜、氨基酸、抗癌口服液、胃肠道口服液等产品,而这些,正是他所倡导的公司发展方向——大农业、大循环、大健康。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该企业看到,马铃薯淀粉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正在有序进行。李幸泽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经成为一家立足于马铃薯产业,专业从事马铃薯淀粉、蛋白、膳食纤维、复合粉等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为提高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于今年从欧洲引进这套全自动、智能化工艺生产线。
助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定西,李幸泽的知名度逐渐增加,他开始越来越关注农民收益。“过去,马铃薯种植户最怕薯贩子‘打白条’,有时卖掉万余斤马铃薯,拿到手的现金只有1000多元,其余的都被打了‘白条’,薯农利益受损,却有苦说不出。”他说。
对此,李幸泽把马铃薯产业上下游的200多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万农户,以及2万多户贫困户联合起来,建立“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民”的订单种植模式,以完善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贷款担保、入股分红、利益返还合作机制,实现工业生产与农业种植、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利益链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产业链。
“该企业于2019年还被评为‘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安定区工商联主席郑聪颖介绍说,2016年,他们协调将当地60个企业与60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对接帮扶,想以此打破原有“送几袋面粉、发放补助资金”的帮扶状况,由本地优秀企业家深入村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李幸泽修贮藏库,打造扶贫车间的事迹十分典型。
具体而言,李幸泽将马铃薯购销活动延伸至田间地头、村镇集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直产直销。他说,公司先后在马铃薯不同集中产地修建储藏库30座,增加贮藏能力30万吨以上,辐射300多个行政村,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超5万户就近就地销售,马铃薯运输成本户均减少1000多元,还通过吸纳劳动力,在贮藏库以农资超市的形式,供应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综合性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