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张学良最不喜欢别人称他“少帅”

2020-12-04新闻17

我们称张学良为“少帅”,自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大帅”之称。

在民国“少帅”专指张学良。许多人以为称张学良为“少帅”是敬称,其实这是误解。

张学良,字汉卿,别号毅庵,堂号张仁堂、张礼堂,乳名双喜,后改名小六子,1901年6月3日生于奉天(今属辽宁)台安县桑树林詹家窝铺村。张作霖娶妻六房,张学良是张作霖元配夫人所生,为长子。

张学良一出生,就被父亲张作霖赋予继承家业的大任,得到了父亲的苦心栽培。年仅17岁就出任张作霖卫队旅营长。1919年进东北陆军辽宁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曾任奉军营长、团长、旅长。晋升陆军少将时年不满20岁。其后多次率兵入关与吴佩孚、冯玉祥等军阀作战,1926年12月晋升为陆军上将。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搭火车从关内返回东北在皇姑屯铁路交叉处,被日本人事先埋设好的炸弹炸成重伤,送回家中后翌日死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在东北边防督办张作相的协助下,继承父位,成为奉军的新统帅,执掌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并宣布东三省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统辖。

其实,北洋军阀时代,最高的军衔是上将,并无元帅。如张学良1926年6月2日给张作霖的电报称“盛京上将军钧鉴”。为尊敬对方,军阀之间以“帅”相称是经常的,如张学良在电报中称吴佩孚为吴玉帅,阎锡山为阎百帅,孙传芳为孙馨帅,褚玉璞为褚蕴帅。

犹如旧时称“少爷”“少东家”,有些“帅”的公子被称“少帅”,也算是一种戏弄之词,多是不事正业、仰仗父权的风流官二代,如西北军阀马麟的儿子马步芳,旧桂系陆荣廷的儿子陆裕光,这些“少帅”有点“衙内”的意思,因此很少用于面对面的称呼。

鲁穆庭、王理寰、谢珂在《张作霖被炸后的东北局势》中说,杨宇霆“仍恃前代老臣资格,不自收敛;有时与人谈及张学良时,仍称张为少帅,口吻轻薄”。鲁穆庭、王理寰、谢珂三人都是当时与张学良接近的人物,所说不可怀疑。张学良对“少帅”之称颇为反感,因此,当时是没有人敢当面称他“少帅”的。

作为军人,张学良最喜欢的是称他军衔,如“军团长”“司令长官”“副总司令”。于凤至、赵四小姐称他“小爷”,朋友称他“汉爷”,父辈的如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可称他“汉卿”。“小六子”只有张作霖一个人可以叫。任作楫在《孙传芳在东北》中说,孙传芳称张学良为“汉帅”。张学良字汉卿,故称之“汉帅”,这是当时比较多用的称呼。

#张学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