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省通勤去小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通讯员 夏丽丽 实习生 汪傲)每天早上5点45分,天刚亮,家住南京溧水区的张文欢准时起床,开车将孩子送到学校,再接上同事,7点前,他驶上高速,7点45左右,到达目的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宣州经开区坐落于此),8点准时上班。
这样的跨省通勤,已持续了4个月。
张文欢是宣城市天益模具有限公司的员工,这是一家主营精密模具、机械配件模具生产的加工类企业,总部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今年8月,新厂区落户狸桥镇并开工。
狸桥镇毗邻江苏南京,是宣州区的东北门户,也是全区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下,宣州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实施精准化招商、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长三角许多企业转移的优选地,该区有300多名像张文欢一样往返皖苏两省间的企业员工。
早在2000年,该企业负责人刘宁东就接触模具行业,从开始的夫妻店,到后来扩大规模,在溧水安家。刘宁东介绍,最近几年,溧水区对产业结构作出调整,再加上受制于场地面积,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新厂选址一度成为大伙儿的“心病”。
2018年,刘宁东考察宣州经济开发区,尽管入驻企业较少,但他决定来此扎根。老厂“搬了家”,员工“跑长途”,刘宁东还带来了20多名老技术员工。
张文欢坦言,一开始有点抗拒,觉得路太远了,后来,发现时间不是特别长。
“以前晚上加班到9、10点。现在准点下班,有更多时间去陪家人。”他表示,老板是个“爽快人”,怕员工晚上开车不安全,规定下午4点半下班,5点多就能到家。老板还给员工们涨了工资,补贴交通费,公司也提供宿舍,两个人一个标间。
“今年新厂添了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产能翻了一倍,这步棋走对了!”刘宁东告诉记者,当初选择有很多,之所以来宣城,最终打动他的是狸桥有土地、劳动力资源,以及配套产业链和规模集群。
他表示,厂里招了不少宣城本地、从长三角务工“回流”的工人,参照南京工资发放。未来还在考虑社保、养老保险等福利的标准。
采访中,他反复提到“配套”。在宣州经开区,任何一家来自南京的企业,都很容易找到上下游伙伴,生产永磁电机原件的美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美帮机电厂房就在天益模具斜对面。同是曾在溧水发展的“老搭档”,美帮比天益早一年来狸桥。
美帮机电总经理邵陈介绍,之所以“搬家”,一方面原厂区扩大,发展空间受限,再者,很多碳酸钙产业企业都在宣州聚集。
原来,狸桥镇有丰富的矿山资源和碳酸钙储量,目前年产值在40亿元左右。
“我们产品以碳酸钙为原料,在原料主产区建厂,开车3、5分钟就进货,真是近水楼台。”邵陈介绍,新厂房现有两条电烧滚道窑全自动生产线,实现智能自动化产业升级。如今,正建设25亩二期新厂房。未来,“宣城美帮”将成为公司发展战略中心,地位超过南京总部。
“听说我们搬到这里,有不少在溧水的同行业企业都来打听情况,我们也多次为向兄弟企业推荐,至少8家企业搬了过来。”邵陈补充说。
宣州经开区常务副主任孙胜宝介绍,目前园区内96家企业中,有苏商51家、浙商16家、沪商9家,苏商有21家来自南京。园区在岗工人2113人,仅江苏籍工人就有321人。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宣城和南京之间,民间的“一体化”互动早有迹象和脉络可循。当地一位干部向记者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狸桥镇很多男青年娶高淳的姑娘为妻,近些年来,又出现“逆转”,一些宣城女青年嫁往南京,很多宣州区人则前往高淳购房……
姻亲之变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政策完善和观念变革。近年来,两地镇村干部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甚至连投资成功、失败的经验都成为谈资。
在狸桥镇镇长黄彬看来,随着人才、资本跨区域流动,长三角一体化会更深入,这不是简单地“相加”“互换”,而是超出地域概念的融合发展。
今年11月,宣州经开区还与高淳经开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苏州设立招商办事处,建立园区合作共建、产业发展和招商信息共享机制,两地合作越来越紧密。
在宣州区,关于融合的故事一直在上演着。宣州区西部的寒亭镇从前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自2008年底开始启动建设寒亭卫浴产业园,经过10余年发展,“卫浴洁具特色小镇”越发成熟。
伟仁厨卫是一家高端卫浴企业,2018年将生产基地从上海搬迁到寒亭。“上海劳动力成本过高,产业转移迫在眉睫,寒亭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公司负责人沈建荣表示,公司在上海保留了销售部和营销中心,计划将研发、设计部门也搬过来。
在安徽贝拉乔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贝拉乔总部位于浙江,室内浴缸和户外浴缸是主营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美同类生产企业停产,贝拉乔订单暴增。
“来得晚的企业都买不到地了,都从别人手里拿‘二手’的。”公司副总经理焦秋生说,好在公司提前在宣州区建设厂房,缓解了产能压力。宣州区在税收、人才引荐、审批流程等方面,提供了很多优惠和便利。“长远来看,新厂将在产品业态和生产方向上做精密调整,进而成为浙江贝拉乔的榜样,倒逼老厂改造和转型。”
新进企业生产正酣,本土企业不落人后。作为园区内第一家卫浴企业,宣城市欧帝斯卫浴有限公司在寒亭镇深耕十年,年产值也从2011年的1000余万元逐步提升到去年的7000余万元。
作为外贸企业,欧帝斯不断寻找新突破。“传统卫浴产品产能过剩状况比较突出,智能卫浴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也高。”公司董事长刘霞华说,为此,欧帝斯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签订产学研合同,充分利用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寒亭镇承接转移卫浴企业,打造卫浴原材料—零部件—整体卫浴全产品链体系,实现卫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来自沿海地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很拼,挣钱观念强,部分本地工人可能更在乎福利和休息时间。”走访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坦言,有了政策加持,还要解决工作效率、理念观念等问题,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能力,让来自长三角的人才“同频共振”。
宣州是宣城市唯一市辖区,无长江岸线可依,一直以来,当地流传着“不靠一江靠两江(两江指江苏、浙江)”的说法。这些年来,宣州家禽产业走向上海餐桌,水阳镇的的大闸蟹销往长三角,洪林镇的小龙虾主要运往南京、上海……融入、转移和走出并存。这也是宣州区乃至宣城市的缩影,从官方政策到民间饮食、生活乃至情感,宣城与长三角的联系和流动愈发紧密、频繁。
今年,商合杭高铁(南段)开通,宣城市区踏入高铁时代,“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梦想不再遥远。
图片均为王海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