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惊艳全国!孝感这个地方登上央视!近40分钟!

2020-12-04新闻7

原标题:惊艳全国!孝感这个地方登上央视!近40分钟!

近期,CCTV-10

播出《中国影像方志》湖北卷 云梦篇

向世界介绍云梦

古泽云梦 文物大县

云梦祥山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超过5000件,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25件,

在全国的县级城市中堪称翘楚。

这尊木雕名为“卧鹿立鸟”,

一只鸟站立于一只翘首俯卧的鹿身之上,

振翅欲飞,营造出恬静与流动交织的意境,

这是楚文化的代表,

也见证了云梦隶属于楚国游猎区的历史。

国家一级文物 卧鹿立鸟

云梦县出土了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

器形丰富,花纹精致,

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这些都印证着云梦昔日的繁荣。

1

2

这座东汉陶楼被誉为“华夏第一楼”,

是一栋庄园的建筑模型,

体现出高超的制作技艺,

也折射出

当时云梦地区的社会发展

已经步入繁盛时期。

国家一级文物 东汉陶楼

东汉时期,

有一位以孝闻名于世的官员,叫黄香,

他为父尽孝的故事在云梦广为流传,

人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戏曲里,广为传唱。

千年秦简 国之瑰宝

1975年,

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陈振裕带队,

对云梦县睡虎地的12座秦墓展开发掘工作。

当清理到十一号墓的时候,

陈振裕发现,棺内铺满了竹简。

这就是震惊考古界的睡虎地秦简。

墓主人名字叫做“喜”,

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

逝于秦始皇三十年。

当时的云梦正伴随古泽消退、人口增加,

迎来文化交融的历史时期。

睡虎地秦简的文字以秦代法律文献为主要内容,

《封诊式》中对案发现场勘查的记录,

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

对案发现场勘查有详细记录的文献,

比宋慈撰写的《洗冤集录》要早一千多年。

《田律》还记录了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规定,

比如春二月不准捕鸟,

不准抓野兽,不准砍树,

到夏季七月份之后才可以开放。

古老皮影 科技变身

20世纪50年代,

皮影戏艺人陆春元对云梦皮影戏

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他仿效戏剧服饰,采用京剧脸谱,

这成为了云梦皮影戏的一个特点。

秦礼刚从29岁开始便跟随师父陆春元

学习皮影表演,

他不仅继承了师父的皮影制作技艺,

还掌握了近两千个剧目,

能够做到演出五年不重复。

众多云梦皮影戏艺人传承着古老的技艺,

也延续着先辈们锐意创新的精神,

在皮影制作、表演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

其中最为精妙的,

是秦礼刚发明的皮影换头技术。

2017年,秦礼刚与智能机器人,

在故宫博物院的“畅音阁”

同台表演经典剧目《武松打虎》,

引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过早美食 鱼面飘香

云梦人的一天从“过早”开始。

“过早”是吃早餐的俗称,

这是当地由来已久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种类繁多的早餐中,云梦鱼面尤为诱人。

将晾好的鱼面折叠定型,便可以进行分切了。

有经验的师傅总能精准地将一卷鱼面切成108刀,

每根细如银丝而不断。

切好的鱼面被放在笸箩上接受阳光的烘烤,

整个晒场俨然一幅充满韵律的画卷。

龙腾鼓鸣 云梦一绝

三节龙跳鼓舞被称为“云梦一绝”,

是云梦县伍洛镇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舞蹈,

它承载着人寿年丰、吉祥太平的祈愿,

也被称为“太平灯”。

三节龙由龙头、龙身及龙尾三部分组成。

舞龙时,舞者双手握把,

反复绕八字挥舞,龙头自咬其尾,

配合激昂的击鼓声,整个表演豪迈奔放,气氛热烈。

2011年,云梦“三节龙”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古老的民俗,

时任孝感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的程云鹰深入村落,

向老艺人请教并收集舞龙的动作,

将其搬上舞台。

来源:孝感文旅

编辑:陆梦阳

编审:黄黎

#文物收藏#云梦#孝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